追讨平氏的令旨
如前一小节所述,僧众的暴乱,表面是僧人对高仓上皇参拜严岛神社表示不满,背后则是高仓宫亲王对皇位的野心。而这个计划,也不是出自高仓宫亲王本人,而是出自源赖政。《吾妻镜》承治四年(1180年)四月条记载:
承治四年(1180年)四月九日辛卯,入道源三位赖政卿,可讨灭平相国禅门(清盛)之由,日者有用意事,却以私计略,太难遂宿愿。今日入夜,相具子息伊豆守(源)仲纲等,潜参于一院第二宫之三条高仓御所,催前右兵卫佐(源)赖朝以下源氏等,诛彼氏族,可令执天下给之由。申行之,仍仰散位宗信被下令旨,而陆奥十郎(源)义盛(廷尉源为义末子),折节在京之间,带此令旨向东国。先相触前兵卫佐(源赖朝)之后,可传其外源氏等之趣,所被仰合也。(源)义盛补八条院(八条女院是高仓宫亲王养母)藏人(名字改行家)。
承治四年(1180年)四月二十七日壬生,高仓宫令旨,今日到着于前武卫将军(源赖朝)伊豆国北条馆,八条院藏人(源)行家所持来也。
关于“令旨”的内容,《吾妻镜》记载:
下东海东山北陆三道诸国源氏并群兵等所应早追讨(平)清盛法师并从类叛逆辈事
右,前伊豆守正五位下源朝臣仲纲(即源仲纲)宣,奉最胜王敕称:(平)清盛法师并(平)宗盛等,以威势,起凶徒,亡国家,恼乱百官万民,掳掠五畿七道,幽闭皇院,流罪公臣。断命流身,沉渊入楼,盗财领国,夺官授职,无功许赏,非罪配过。或召钩于诸寺之高僧,禁狱于修学之僧徒,或给下于叡岳绢米,相具谋叛粮米。断百王之迹,切一人之头,违逆帝皇,破灭佛法,绝古代者也。
于时天地悉悲,臣民皆愁,仍吾为一院第二皇子,寻天武皇子旧仪,追讨王位推取之辈,访上宫太子古迹,打亡佛法破灭之类矣。唯非凭人力之构,偏所仰天道之扶也。因之,如有帝王三宝神明之冥感,何忽无四岳合力之志。然则源家之人、藤氏之人,兼三道诸国之间堪勇士者,同令与力追讨。若于不同心者,准(平)清盛法师从类,可行死流追禁之罪过。若于有胜功者,先预诸国之使,御即位之后,必随思可赐劝赏也。诸国宜承知,依宣行之。
治承四年(1180年)四月九日
前伊豆守正五位下源朝臣仲纲
在这份“令旨”之中,高仓宫亲王觊觎皇位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文中对平清盛的控诉也十分夸张,“断百王之迹,切一人之头”——平清盛并没有这样的举动。至于“破灭佛法”之类,更是无稽之谈,平清盛十分尊崇佛法,他本人也出家入道,甚至时常放下武士首领的架子,向南都、北岭的僧人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