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院及平资盛乘逢事件
高仓院,仁安三年(1168年)二月十九日受禅。仁安三年(1168年)三月二十日,于大极殿举行即位大典。摄政继续由藤原基房担任。次年,即仁安四年(1169年)四月,改元嘉应。《今镜》记载:
高仓院即位时,年仅八岁,虽然同为天皇,但由他继任天皇,最合乎当时的政治需求。他的父皇后白河上皇执掌天下,母后建春门院(平滋子)圣眷正浓,所以高仓院也尊贵无比。(中略)母后平滋子在生下高仓院五年后,被封为女御,仁安三年(1168年)三月三日,被尊为皇太后。现在又成为女院,给平氏带来无上荣光。后白河上皇后宫妃嫔众多,但能生下天皇的妃嫔,才是最幸运的。
此前,代代天皇的母后,身上都有藤原氏的血统。(中略)现在,平氏的女儿也当上了国母,平氏一族也因此荣显。平氏出身的高官、近臣、近卫官等越来越多,平氏一门迎来了最繁荣的时期。
藤原氏代代以天皇外戚的身份,获得无上荣光,如今却因平氏的崛起而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他们心中的愤懑,自然是可想而知。新旧势力之间的抗衡与角力,终于以直接碰撞的形式爆发了出来。《玉海》记载:
嘉应二年(1170年)七月三日,摄政(藤原基房)(中略)于途中,越前守平资盛(平重盛嫡子)乘女车相逢,而摄政舍人居饲等,打破彼车,事及耻辱,云云。
摄政(藤原基房)归家之后,以右少辨(藤原)兼光为使,相具舍人居饲等,遣(平)重盛卿之许,任法可被勘当,云云。
亚相(平重盛)返上云云。
嘉应二年(1170年)十月二十一日,(中略)此日,依可有御元服议定,(中略)摄政(藤原基房)参给之间,于大炊御门堀河边,武勇者数多出来,前驱等,悉引落自马了,云云。
《愚管抄》也记载:
小松内府(平重盛)素来为人正直,但不知为何,却在没有父亲平清盛唆使的情况下,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平重盛之子平资盛,(中略)年轻时曾在路上与松殿摄政(藤原基房)的车辇仪仗相遇,平资盛没有下车行礼,被摄政大人(藤原基房)的随从以失礼为由,殴打了一顿,他随行车辇的竹帘也被撕破。

平资盛
平重盛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嘉应二年(1170年)十月二十一日,关白藤原基房乘坐车辇前往宫中商议高仓院元服之事途中,被平重盛安排的武士伏击。骑马走在队列最前面的领路之人也被抓住,强行剃掉了头发。高仓院元服的议事也因此被延后。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却没有人对平重盛的所作所为有所议论,而摄政大人(藤原基房)第二天也若无其事继续进宫议事。
《源平盛衰记》等小说类作品中,将这件事说成是平清盛所为,而平重盛则出言劝谏。然而,参考各种史料,当时平清盛正在福原轮田海边的别院之中,所以这件事无疑是平重盛所为。
由此可见,藤原氏众人对平氏心怀不满,连随从之人,都为之切齿扼腕。而平资盛乘坐女车[72],路遇摄政大人的车辇,却不下车行礼,也是因为平日骄纵,才会有这样的不敬之举。藤原氏的怒火因此被点燃,引发了后面的暴行。
事后,藤原基房考虑到大局情势,况且女车确实有路遇贵人不必下车的惯例,把羞辱了平资盛的侍从交由平重盛发落,希望能平息对方的怒火。平重盛也顾虑到藤原基房的示好,于是,把侍从送还了回去,维持了表面上的礼仪。
至于后面会采取那么狂暴的手法进行报复,想必是因为藤原氏特别是藤原基房的下人,动辄在摄政权威的庇护下,不断对平氏发出挑衅。因此,平重盛终于意识到藤原氏上层对平氏的不满,而之前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下人的疏漏,根本就是藤原基房本人的授意,所以他才采取了如此剧烈的方式进行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