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院登基及藤原兼家摄政

一、一条院登基及藤原兼家摄政

花山院出家之后,藤原兼家便拥立皇太子(怀仁亲王)即位。《日本纪略》记载:

一条院,讳怀仁,圆融天皇第一之子也。母女御正四位下藤原诠子,摄政右大臣(藤原)兼家之女也。(中略)

宽和二年(986年)六月二十三日庚申,花山天皇偷出禁中,奉剑玺于新皇(一条院)。年七。外祖右大臣(藤原兼家)参入。令固禁内警备。

翌日,即宽和二年(986年)六月二十四日,行先帝(花山院)让位之礼。右大臣藤原朝臣(兼家)摄行万机,如忠仁公(藤原良房)故事。(中略)

宽和二年(986年)六月二十八日乙丑,诏上太上天皇尊号于花山法皇。敕赐摄政右大臣(藤原兼家)内舍人二人,左右近卫各四人,为随身。(中略)

宽和二年(986年)七月五日,以母仪女御藤原诠子为皇太后。(中略)

宽和二年(986年)七月十六日壬午,冷泉院第二居贞亲王,于外祖摄政(藤原兼家)南院第,加元服。年十一。今日,即宽和二年(986年)七月十六日,立(居贞)亲王为皇太子。

藤原兼家不仅马上罢免了藤原赖忠,自己担任了摄政,还将长女藤原超子所生冷泉院第二皇子居贞亲王册立为皇太子。如此一来,皇太子竟然比天皇还要年长,藤原兼家此举真是无所顾忌。

宽和二年(986年)七月二十二日,一条院在大极殿举行即位大典。藤原兼家沿袭藤原良房的先踪,成为准三宫。当时,虽然同时有冷泉、圆融、花山三位太上天皇,但三位太上天皇都不问政事。朝中大事全由藤原兼家一人把持。

一条院即位当天,宫人在大极殿布置即位大典的会场时,有人在天皇宝座上发现了带血的人头,便慌慌张张赶紧去报告藤原兼家。然而,藤原兼家却佯装打盹,仿佛没听到一般。禀报者提高声音叫他,他还是没有醒。很久之后,他才一副恍然惊醒的样子,询问身边的人大极殿是否已经布置好。这样重大的仪式,绝不能因其他干扰因素而中止,所以藤原兼家才假装睡着没有听见之前的奏报。如果有人贸然说“不祥”之类的话,藤原兼家也会说:“一派胡言!”然后将其斥退。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藤原兼家的魄力。

藤原兼家行为处事,往往旁若无人,气魄胆量,都不同凡响。藤原兼家一族,也都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大镜》记载:

一条院

一条院即位以后,藤原赖忠因为不再是外戚,被罢免了摄政之职,仅保留太政大臣的官位,和他的女儿圆融院皇后藤原遵子一同居住在四条院府邸。当时,前权帅藤原隆家,是首席大臣藤原兼家之孙,向来横行无忌,目中无人。(中略)所有人经洞院大路向北通行时,都会避让,选择别的路通行,唯独藤原隆家,骑马经过皇太后藤原遵子和太政大臣藤原赖忠居住的四条院府邸时,从不下马行礼,而是大摇大摆地骑马而过。

藤原赖忠对此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他想知道藤原隆家到底是怎么路过的,便从正门北边回廊的窗格中往外窥视。只见藤原隆家得意扬扬,骑着高头大马,衣服也没有扣好,前后拥簇着二三十人,高声吆喝着为他开道,他本人眼睛扫过四条院府邸的大门,一只手收紧缰绳,一只手摇着折扇,慢悠悠地从门口走过。藤原赖忠见状,心中暗暗气愤:真是个无礼之徒!

然而,如果出言责备,也只是自取其辱,因此,藤原赖忠也没有多说,只讪讪说了一句:“真是无趣!”

关于藤原赖忠,《大镜》记载:

这位大臣(藤原赖忠),曾制定了许多很好的制度。比如,贺茂祭时,安排检非违使随行在车队之后,维持治安。还有,配置骑马随行侍卫左右各二人,也是从这位大人开始的。(中略)

不过,这位大臣有的地方也有点过于细致。比如,这位大人的府中,每晚用剩的灯油,第二天早上都会派人收集起来,装在瓶中,第二天晚上再用。甚至女眷房中的灯油,也是如此。(中略)

藤原赖忠大人担任摄政之职时,从来不会穿着“直衣”(常服)进宫面圣。他有事要向天皇上奏时,都是穿着“布袴”(正装)。而且到了清凉殿上,也只是站在隔帘以外,通过藏人向天皇上奏或者接受天皇的命令。只有在天皇偶尔走到清凉殿西南的房间面见群臣时,他才会走到御前。他虽然身为摄政,但依然对天皇保持着恭谨的距离。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能够看到藤原赖忠勤俭节约、谨遵法度、谦恭自重的一面。

宽和三年(987年)四月,改元永延。

永延元年(987年)七月,藤原兼家东三条新府建成。藤原兼家迁居新府,大兴管弦,宴饮三日。这座东三条府所有陈设都是模仿清凉殿建造而成,时人惊其僭越。后来,皇太后(藤原诠子)、天皇(一条院)都曾临幸这座宅邸。藤原兼家在宅中举办诗宴、乐宴等,无不盛大至极。

永延二年(988年)三月,藤原兼家六十大寿。一条院在长宁殿赐宴群臣,以为庆贺。此后,朝廷还向六十座神社派遣奉币使,为藤原兼家祝寿祈福。

在此之前,藤原兼家还在二条京极营建新宅。永延二年(988年)九月,藤原兼家入住新宅,设宴庆贺。《日本纪略》记载:

永延二年(988年)九月十六日庚子,摄政(藤原兼家)新造二条京极第,有兴宴事。左右大臣(源雅信、藤原为光)以下,多以集会。池头钓台,杯酌数回。春宫大进源赖光,牵贡驹三十匹,大臣以下颁之有差。会者诵诗句,唱歌曲。河阳游女等群集,给绢四十匹,米六十石云云。今日之游,希代之事也。

可见当时盛况之空前。

永延三年(989年)八月,又改年号为永祚。然而,同月,畿内刮大风。《日本纪略》记载:

永祚元年(989年)八月十三日,辛酉,酉戌刻,大风。宫城门舍多以颠倒。承明门东西廊、建礼门、弓场殿、左近阵、前轩廊、日华门御舆宿、朝集堂、应天门东西廊十四间,会昌门、同东西廊三十七间,仪鸾门、同东西廊三十间,丰乐殿东西廊十四间,美福、朱雀、皇嘉、伟鉴门、达智门、真言院,并诸司杂舍、左右京人家,颠倒破坏,不可胜计。又鸭河堤,所所流损,贺茂上下社御殿,并杂舍、石清水御殿,东西廊颠倒。又祇园天神堂,同以颠倒。一条北边堂舍、东西山寺等,皆以颠倒。又洪水高潮,畿内海滨河边民烟、人畜、田亩,为之皆没。死亡损害,天下大灾,古今无比。

永祚元年(989年)八月十四日,壬戌,右大臣(藤原为光)、内大臣(藤原道隆)以下诸卿参仗座,定昨日颠倒门廊等修造诸国。至于料物,用正税稻。若不有正税,用不动谷,且申闻用之。且宛行不动正税,共以用尽。随其申请,特以裁下者。

灾情惨状,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朝廷又举行了例行的祝祷。当时,天台座主寻禅辞任,座主位空缺。永祚元年(989年)九月二十九日,朝廷命大僧都余庆补缺,由宣命使少纳言源能远进入比叡山中。然而,由于余庆不是圆仁(慈觉大师)一派的弟子,所以比叡山僧人之中,慈觉大师一派的恶僧数百人,集结成党,在半途把宣命使拦下,夺取宣旨,还把御使赶了回去。

于是,朝中百官商议,如何对恶僧定罪。然而,朝廷顾及比叡山护国灵寺的地位,并没有作出惩处,只是派遣右大辨藤原在国前往询问山僧为何要夺取宣旨,驱赶御使。后来又因为涉事恶僧都是慈觉大师的弟子,所以朝廷宽恕了他们的罪行,只是进行了训诫。

正是朝廷每次都对僧人格外开恩,才导致后来僧人越发肆无忌惮,甚至欺辱朝廷,这真是令人叹惜。后来余庆辞去座主之职,改由前僧都阳生担任。余庆则被任命为权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