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奏瑞”与“凶变”的一体两面
如前文所言,每次发生“凶变”,而后就会有“奏瑞”。也许是为了证明“邪不胜正”,所以每次有凶变发生,就会有祥瑞上奏。这在当时几乎成了一种惯例。
仁寿四年(854年),有群臣奏贺祥瑞。对此,《文德实录》记载:
群臣奏瑞,相趋无巳。敕曰:(中略)德未动近,化何覃幽?而今白龟甘露之祥至,公卿等表贺,朕之荒思,自知不堪。(中略)陈贺之言,非攸欲听,而今公卿重上奏,以求贺瑞,帝(文德天皇)以苦请难拒,许之。
可见文德天皇其实对此并不认同。不过,文德天皇还是因此将年号改为“齐衡”,第四年又改为“天安”,都是群臣上奏祥瑞的缘故。
由于大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人也逐渐认同“祥瑞”是上天对天皇圣德的嘉奖,而“天变地妖”则是上天对治国之人的谴责,所以才有了这些凶吉的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