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院驾崩及爱宕山天公事件

四、近卫院驾崩及爱宕山天公事件

近卫院无故罹患眼疾,于久寿二年(1155年)七月二十三日在近卫室町御所驾崩,时年十七岁。《今镜》记载:

近卫院仪表堂堂,性情温和,令人景仰。他在位末期,突然双目失明,祈祷与药石都毫无效力。最后那段时间,正月朝觐也无法正常举行,摄政藤原忠通也十分为近卫院担心。近卫院与藤原忠通素来亲近。(中略)尽管藤原忠通为近卫院担忧不已,但近卫院还是在十七岁那年初秋七月,突然病情加重,英年早逝。天下也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鸟羽上皇必须确定下一任天皇的人选。(中略)鸟羽上皇怜惜美福门院(藤原得子)失子之痛,甚至想过让皇女(八条院暲子内亲王)即位成为女帝,(中略)也想过让已经在仁和寺出家的觉性法亲王(守仁亲王)还俗继承帝位,然而,左思右想,迟迟无法作出决断。

近卫院驾崩,实在令人惋惜。他自幼年起,就十分擅长和歌。或许是因为宿世因缘,他自小就倾心佛教经文,能用和文诵读经书,还以《法华经》二十八品为题,分别作了和歌。(中略)

近卫院留下许多和歌,其中有这么一首:

人言秋悲寂,虫鸣声渐希。我怜秋逝早,因恐身先了。

此外还有一首以“唐萩”为题的藏字诗:

松立于岸,风浪摧之。摧之不绝,松根亦现。

心若如溏,秋夜啼之。啼之不掩,放声若宣。

近卫院在位十四年后去世,下葬那晚,原藏人平实重不忍拜别近卫院,留下一首和歌:

虫吟声凄然,蓬草乱如堆。弃君长留此,何忍独自归。

藤原忠通大人之子觉忠大僧正看到近卫院当年种植的菊花,心中感伤,咏了一首和歌:

人言菊多寿,惜未共主分。主去菊空瘦,垂泪待露生。

还有一位名叫备前御的侍女,怀念近卫院生前的种种,于是,在七夕那天,作了一首和歌,赠给当年一同侍奉近卫院,现在已经出家为尼的土佐内侍:

云汉还如旧,二星岁岁逢。人去朱颜改,惟忆去年秋。

久寿二年(1155年)八月一日,近卫院的遗体在松冈西野火化。因居住在近卫御所而得谥号“近卫院”。当时朝中传言,说近卫院驾崩,是因为藤原赖长等人诅咒。《台记》久寿二年(1155年)八月二十七日条记载:

(藤原)亲隆朝臣来语曰:“所以(鸟羽)法皇恶禅阁(藤原忠实)及殿下余者,先帝(近卫院)崩后,人寄帝巫口,巫曰,先年人为诅朕,打钉于爱宕山护山天公像目,故朕目不明,遂以即世。”

(鸟羽)法皇闻食其事,使人见件像,既有其钉,即召爱宕山住僧问之。僧申云:“五六年之前,有夜中□□□□□□□□。”

美福门院(藤原得子)及关白(藤原忠通),疑入道(藤原忠实)及左大臣(藤原赖长)所为,□法皇恶之。虽难取信,天下道俗所申如此。

先日(藤原)成隆朝臣略□此事,今闻两人说,□畏不少。但禅阁(藤原忠实)及余(藤原赖长),唯知爱宕护山天公飞行,未知爱宕护山有天公像,何况祈请乎?苍天在上,白日照□□怖怖。(后恐有阙文)

当时的人们,包括藤原忠通都认为:先帝(近卫院)宠信藤原忠通,藤原忠实父子因此心怀嫉妒,所以诅咒害死了近卫院。这种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在那种迷信的年代,人们都信以为真。后来鸟羽上皇也渐渐疏远了藤原忠实父子,很难说清是不是因为相信了这种说法。当然,鸟羽上皇也有可能认为,是崇德上皇诅咒害死了近卫院,然后嫁祸藤原忠实父子。因为两位上皇素来不和,这样的猜忌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保元之乱”爆发的第二个原因。《古事谈》记载:

宇治左府藤原赖长准备对近卫院行诅咒之事时,向人询问有没有近代被朝廷忘却,不再供奉的古代神明,最后找到了爱太子(即“爱宕”)神明四所权现。于是,宇治左府(藤原赖长)便供奉爱太子神明行诅咒之事,近卫院也因此驾崩。

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