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贞观格式》

二、《贞观格式

贞观十一年(869年)四月,《贞观格》完成。《日本三代实录》摘录其序文如下:

贞观十一年(869年)四月十三日庚子,撰《贞观格》毕。大纳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即藤原氏宗)、参议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宫大夫伊予守南渊朝臣年名(即南渊年名)、参议正四位下行左大辨大江朝臣音人(即大江音人)、从四位上守刑部卿菅原朝臣是善(即菅原是善)、散位从五位下上毛野朝臣永世(即上毛野永世)、勘解由使次官从五位下纪朝臣安雄(即纪安雄)等,诣阙奉进。

其都序曰:《律》曰:断罪须引律令格式正文。《令》曰:犯罪未断决,逢格改者。然则格者,律令之条流,政教之[51]。君与百姓共之者也。(中略)

向者,弘仁十一年(820年)四月二十一日,施行《格》十卷。此乃公卿百官,奉诏简旧史之凡要,抄新制之大纲。(中略)

如今,时历五代,年及六旬,文质暗迁,沿革自至。诏草盈于台阁,文案溢于缣嚢。(中略)即诏故右大臣赠正一位藤原朝臣良相(即藤原良相)等,令因循旧格,综缉新符。未及成功,岁月迁往。大纳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即藤原氏宗)等,前与右大臣,共承冲旨。(中略)仍与参议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宫大夫伊予守南渊朝臣年名(即南渊年名)(以下人名前文已列出,故省略)、大外记正六位上臣南渊朝臣兴世(即南渊兴世)、正六位上行左少史臣大春日朝臣安永(即大春日安永)、正六位上行弹正少忠臣布瑠宿祢道永(即布瑠道永)、正六位下行大学大属臣山田宿祢弘宗(即山田弘宗)等,上起弘仁十载(819年)之明年,下至贞观十年(868年)之晩节,择成规于州郡,搜故实于官曹,事与先格异者,举而取之,理与旧例同者,推而弃之。

凡格者,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故省其繁丽之文,增其精微之典。(中略)

因诏,撰《贞观格》十卷奏闻。若理轻作格,事足为仪,专弃之如遗,兼取之似碎,更撰为两卷,同以奏上。准《开元留司格》,号《贞观临时格》。

之后,贞观十三年(871年)八月,《贞观式》完成(与《弘仁式》同类),也是藤原氏宗等人奉清和天皇诏命编撰。朝廷下令将两书颁布至各司、各国,并要求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