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延大火
天延四年(976年)五月十一日子刻,宫中仁寿殿西面起火,圆融院从玄辉门移驾至桂芳坊。后来火势渐大,圆融院再次移驾至职曹司。皇后(藤原媓子)、皇太子(师贞亲王)从缝殿寮大厅移驾至左近卫府,一品资子内亲王从缝殿寮移驾至乳母命妇藤原辅子府邸。
由于宫中起火,朝廷照例向各神社进献奉币,请求祈祷。
天延四年(976年)六月九日,圆融院下诏裁减天皇、皇后日常服饰、膳食等,并免除各国天禄三年(972年)以前欠缴的调庸,当年徭役全部减半。
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八日,京都发生大地震。《日本纪略》记载:
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八日,申刻,地大震。其响如雷,宫城诸司,多破坏颠倒,两京舍屋,其数甚多。其中,八省院、丰乐院、东寺、西寺、极乐寺、清水寺、圆觉寺等颠倒。地震之甚,未曾有矣。
今日,即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八日,寄御舆于南庭,立幄(帐篷)为御所。中宫厅前,同以立幄。
今日,即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八日,清水寺地震之间,缁素(僧俗)压死之者,其数五十。
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九日甲寅,地震十四次。左卫门阵后厅、堀川院廊舍、闭院西对屋、民部省舍三宇颠倒。
从天延四年(976年)六月十八日到天延四年(976年)七月二十三日之间,一直余震不绝。每日震动多则十余次,少则二三次,可见这次地震十分剧烈。
于是,天延四年(976年)七月十三日,改年号为贞元。随后,圆融院与皇后(藤原媓子)全都移驾至藤原兼通的堀川宅邸。贞元元年(976年)七月二十六日,开始重建宫城。贞元元年(97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立柱上栋。
贞元二年(977年)五月,圆融院下诏:为酬谢百姓重建宫城之劳,当年田租减半。贞元二年(977年)七月六日,朝廷特派奉币使前往各神社,告知迁入新宫之事。随后,圆融院命左中辨藤原佐理书写各宫匾额。藤原佐理是故关白藤原实赖长子藤原敦敏之子,是当时仅次于小野道风的大书法家。
贞元二年(977年)七月二十九日,圆融院迁入新宫。随后,圆融院下令赏赐重建新宫的有功之臣。不过由于当时新宫的营建还没完全竣工,所以九月九日的重阳宴停办一次。
贞元二年(977年)九月二十八日,皇后(藤原媓子)迁入新宫,新宫营建至此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