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设记录所、兴建大内、信西
前面提到,后三条院曾意图亲政,匡正朝纲,然而,事业未半,却离世而去,从此政纲松弛。后白河院即位以后,也试图重振朝纲。
信西自鸟羽上皇时起,就深受鸟羽上皇信任,时常与鸟羽上皇探讨国事。后白河院也将他当作经世之才,对他寄予厚望。于是,信西开始辅佐后白河院。信西以天下为己任,不断推出各种新的举措:保元元年(1156年)兵乱平定之后,重设记录所,并亲自出任“寄人”(职员);同时,他还向五畿七道征收课税,用于营建大内、重兴御宴等。《今镜》记载:
后白河院时期的政治,毫不逊色于上古贤君的时代。后白河院模仿后三条院设置记录所,下设长官藤原公教、辨三人及寄人(职员)无数,处理财政上的事情。
次年(保元二年,即1157年)(中略)十月,大内建成,后白河院移驾新宫。宫中各门的匾额,都由关白大人(藤原忠通)书写。有七十二人因造进大内而得到封赏。最近几代天皇的政治都没有如此清明,正如古语 “千年待河清”所言,众人都因生逢其时而欣喜。
后白河院居住在清凉殿的藤壶院,女眷们也各自有自己的庭院。皇太后(上西门院统子内亲王)居住在弘徽殿,她的侍女们则居住在登华殿。中宫藤原忻子居住在承香殿,她的侍女们则居住在丽景殿。(中略)女御内大臣藤原公教之女藤原琮子居住在梅壶院,她的侍女们居住在袭芳舍。(中略)东宫太子(守仁亲王)居住在桐壶院,他的侍女们居住在北舍。太子妃(高松院姝子内亲王)居住在梨壶院,她的侍女们也居住在北舍。关白藤原忠通在宣耀殿值宿。前几代天皇都居住在皇宫以外的行宫(坊间大内),那些皇居都没有这么完备,新造皇宫可算是相当气派。
此外,人们在大路上行走时,都不会将武器暴露在外,而是用东西将武器包裹起来佩戴。马路上洁净如新,秩序井然。尽管已经是末法之世[52],但还能有这样的光景,实在是难能可贵。
可见当时确实是民安国治。
关于修建大内的事情,《愚管抄》记载:
当时信西入道手握大权,或许是为了完成一直以来的夙愿,所以重修了大内。(中略)鸟羽天皇时期,法性寺大臣藤原忠通担任关白,一直想重建大内。但白河法皇却不赞成,说:“现在这末法之世,如何能兴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你这个人啊,就是太古板了!”于是,藤原忠通就进入半隐退的状态了。
后来信西不断抓住各种机会,没有给国家增加任何负担,仅仅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内的营建。在这期间,信西手上随时都拿着算盘计算,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中略)他也因此广受好评。后来,营建工事告一段落,各国的课税也越来越轻,这实在是大功一件。
可见信西确实是有非凡的才干。
《百练抄》记载:
保元二年(1157年)十月八日,后白河院迁入新建大内。保元三年(1158年)正月,后白河院在皇宫内举办御宴。自长元七年(1034年)至今,宫廷御宴已经中断一百二十三年。保元三年(1158年)六月二十九日,举办相扑节。自保安年间以来,相扑节也已停办三十余年了。
《今镜》记载:
次年(保元三年,即1158年),后白河院行朝觐皇太后之礼。虽然近卫院已经驾崩,后白河院也不是皇太后美福门院(藤原得子)亲生,但美福门院(藤原得子)还是被尊为国母。(中略)
保元三年(1158年)元月二十日(应为二十二日),后白河院举办御宴。这是百年不遇的盛事,场面十分盛大。这次御宴的主题是“春生圣化中”,(中略)关白藤原忠通等七位朝臣献上了诗作。青色的衣衫,与春日的御宴相得益彰,于是,十余人扮成舞姬的样子,穿着青衫在绮绫殿上翩翩起舞,仿佛汉家仕女。由于今年(保元三年,即1158年)准备仓促,所以来不及找到真正的舞姬,由仁和寺觉性法亲王献上的童子[53]替代。众人在仁寿殿诵读新作的诗句,还欣赏到了“尺八”这种少见的乐器的吹奏。
保元三年(1158年)六月,举办相扑节。相扑节也曾停办多年。这次相扑节一共有十七场比试。能够再现上古盛世的场景,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也是后白河院的宿世福泽,有少纳言藤原通宪(即信西)这样的贤臣辅佐,致力于恢复上古盛世,才得以呈现这样的局面。(中略)
少纳言藤原通宪(即信西),不仅博学多才,心性古雅,熟知天文,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可惜寿数却不长。
《愚管抄》记载:
后白河院在新宫举办御宴,还有舞姬献舞等,盛况空前。
后白河院住进新宫之后,信西又提议:“可以在宫内举办法华盛会。”于是,宫中又开始筹办法会。
可见这时候,信西得到了朝中上下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