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上皇并立
由于凶歉连年,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十日,嵯峨天皇移驾冷然院,并召见右大臣藤原冬嗣,说:“朕久有传位皇太弟(大伴亲王)之意,今为偿夙愿,特避出大极殿。”
藤原冬嗣回奏道:“唯圣人可知圣人。现陛下将万机托以圣人,天下幸甚。但比年之间,丰稔未复,若奉一帝二上皇,臣恐天下难堪。愿陛下暂待年复,然后传位,未为晚矣。”
嵯峨天皇回答:“朕心已定。况推贤让位,是为天下。贤君临政,何忧年之不复?”
由于连年灾害,嵯峨天皇躬身自省,主动退位。而藤原冬嗣也不愧为一代良相,请嵯峨天皇等待经济恢复之后再退位,也是希望不要给后世留下嵯峨天皇在位期间一直歉收的评价。
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十六日,嵯峨天皇召皇太弟(大伴亲王)觐见,说:
(大意)朕原本也只是众多皇子之中的一人,得太上天皇(平城上皇)垂爱,被立为储君,并最终让位于朕。未几,朕亦罹患疾病,病重不愈,政务为之积压。于是,朕命藤原园人奉还神玺,志在归闲,然而,太上天皇(平城上皇)并未允准。当时,有小人进言,令太上天皇(平城上皇)与朕之间生出嫌隙。于是,公卿相议,决定逐君侧之群小。太上天皇(平城上皇)不察朕之笃实,欲移驾东国,令群臣不安。朕为社稷大局而邀太上天皇(平城上皇)归京,别无他意。
朕在位十四年,太弟(大伴亲王)与朕同岁,朕虽无识人之明,但太弟(大伴亲王)贤明仁孝,朕亦有察,故欲传位于太弟(大伴亲王)。既经数年,今日终于得偿夙愿。
皇太弟(大伴亲王)再三推辞,但嵯峨天皇最终还是决意让位。
让位时,嵯峨天皇说:“今日之前,朕待太弟(大伴亲王)如子,今日之后,太弟(大伴亲王)亦可待朕如子。”
于是,嵯峨天皇正式移居冷然院。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二十三日,嵯峨天皇被尊为太上天皇。
弘仁十四年(823年)九月十二日,太上天皇(嵯峨上皇)移驾嵯峨别馆。当时,中纳言藤原三守上奏新帝淳和天皇:太上天皇(嵯峨上皇)将移驾嵯峨别馆。于是,淳和天皇马上下令诸司,准备御舆(轿子)、仗卫(仪仗队)等。
嵯峨上皇固辞,于是,前驱、仪卫等一概不用,亲自骑马,飘然前往嵯峨别馆。嵯峨上皇的勤俭之德,一直被后世传为美谈。
由于当时平城上皇还在世,所以世人将平城上皇称为“先上皇”,将嵯峨上皇称为“后上皇”。
弘仁十四年(823年)六月,淳和天皇向后上皇(嵯峨上皇)进献封户一千五百户,向皇太后(橘嘉智子)进献封户一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