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宫大火

一、皇宫大火

《日本纪略》天德四年(960年)记载:

天德四年(960年)九月二十三日,今夜亥三刻,内里烧亡。火出自宣阳门内方北掖阵,不出中隔外。(村上)天皇先御中院,次御朝所。顷之,御职曹司。(中略)累代珍宝多以烧失。(中略)丑刻火止。

天德四年(960年)九月二十四日辛酉,废务三日。又昨夜,镜三(和名:加之古止古吕;汉字:贤所)并太刀契不能取出。今日(天德四年,即960年九月二十四日),依敕令搜求余烬之上,已得其实。但调度烧损,其真犹存,形质不变,极其神异。即令大藏省奉韩柜纳之。

天德四年(960年)十月三日己巳,缝殿大允藤文纪参申云:“去月二十四日,依宣旨,御坐内里贤所三所,奉迁缝殿寮之间,内记奉纳。”威所三所。一所镜,件镜虽在猛火上,而不涌损。即云“伊势御神”云云。一所真形,无破损,长六寸许。一所镜,已涌乱破损,“纪伊国御神”云云。太刀三十八柄之中,四柄自清凉殿求出之。三十四柄自温明殿求出之。其中有节刀契七十四枚,皆鱼形也。自背中别两,各有铭,并全不损,长各二寸余许。八枚金,十四枚银,五十枚银涂物。又有金银涌乱一斗余也。左近少将源伊陟、将监藤原佐理、左近少将藤原助信、将监源时中、藏人主殿助藤原为光、出纳雀部有方,女官等同以祗候云云。

天德四年(960年)十月八日甲戌,外记史等,见宫中灰烬之上有木印一面,其文有“天下太平”四字。参议好古[1]云:“其蕃客来时所用也。”

藤原佐理

天德四年(960年)十一月一日丁酉,(村上)天皇自职曹司,幸八省院。发遣伊势以下诸社奉币使。(中略)去(天德四年,即960年)九月二十三日内里烧亡,累代宝物烧损之由,被告申之。

天德四年(960年)十一月四日庚子,(村上)天皇自职曹司迁御冷泉院。

从延历十三年(794年)到天德四年(960年),平安皇宫在建成一百六十余年后,终于发生了这次大火。累代宝物悉数烧毁,实在可惜。而御镜却安然无恙,着实令人敬畏。

《神皇正统记》记载:

天德年间,平安皇宫第一次遭遇火灾,内侍所被烧毁。但神镜被从灰烬之中找出。《天历御记》记载:“神镜毫无损伤,观者无不惊叹。”

也有人说,当时,神镜挂在紫宸殿的樱花树上,被小野宫藤原实赖大臣亲自用袖子接着取了下来。这也是误传。

其实,无论是从灰烬中找出来的说法,还是大臣用袖子接住取下来的说法,都是以讹传讹。

在此之前,天历四年(950年)十一月,冷泉院曾失火。之后,神祇官厅、大舍人寮等,也频频发生火灾。

天德四年(960年)九月二十九日,劝学院厅失火烧毁。天德四年(960年)十月五日,大学寮南堂东曹司、算堂[2]等失火烧毁。虽然这些有可能是盗贼蓄意放火,但值守人员也难逃失职之责。

天德四年(960年)十月七日,开始重建大内,由大纳言藤原在衡上卿负责。天德四年(96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开始做木工。天德五年(961年)二月十六日,立柱。立柱当日,因为之前的宫内大火和辛酉革命[3],所以改年号为应和(961年),大赦天下。

应和元年(961年)五月,因为重修皇宫,劳民伤财,所以朝廷下旨减免当年田租一半。应和元年(961年)十一月二十日,村上天皇自冷泉院移驾至新建皇宫。应和元年(961年)十二月十七日,皇后(藤原安子)、太子(宪平亲王)移驾新建皇宫。

康保四年(967年)五月,村上天皇御体违和。于是,康保四年(967年)五月二十日,朝廷下令近畿五国及伊贺、伊势等二十六国,各造六千座“卒塔婆”[4],要求高七尺,宽八寸,以祈求村上天皇病愈,并大赦天下。

康保四年(967年)五月二十五日,村上天皇驾崩,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二十一年。根据村上天皇遗诏,朝廷下令各国:无须素服举哀,葬礼一切从简。

康保四年(967年)六月四日,村上天皇葬于山城国葛野郡田邑乡北中尾村上山陵。随后,皇太子(宪平亲王)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