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位后的花山院
花山院剃发之后,很快就在比叡山戒坛受了戒。花山院出家后,就开始遍览名山古寺。《大镜》记载:
花山院在位时就颇有向佛之心,退位之后,更是潜心修佛,遍览诸国灵山道场。有一次,他在参拜熊野权现的路上,经过一个叫作“千里之滨”的地方,突然觉得有些不适,于是,以海滨砂石为枕,躺下稍作休息,只见眼前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腾空而去——原来是海边的渔民在烧制海盐。花山院突然有感,作了一首和歌:
孑然旅途中,入化夜升空。故友遥相望,盐田焚海东。
经过长年苦心修佛,花山院逐渐成为一位佛法灵验的高僧。他借宿熊野权现中堂那晚,那儿正举行法验大赛,他也想试一下自己的法力,随即参加了比赛,在心中默默祷念。这时,一位正在操纵护法童子的法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到花山院所在屏风的面前,无法动弹。很久之后,比赛结束,花山院解除了法术,这位法师才能起身,回到操纵护法童子的法师之间。大家都感叹:“这位法师操纵的护法童子比其他童子都更优秀,所以才能被花山院选中啊!”(中略)
是啊!普通人无论怎么修行,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天皇呢!正是因为前世的十善修行,才能今生为帝,现在舍帝位而出家,就更加功德无量啊!
此外,关于花山院的“怪行”,《大镜》还记载:
然而,正如之前民部卿源俊贤所说,这位天皇(花山园)时有失态之举。(中略)其中有一次,父帝冷泉院居住的府邸南院失火,花山院前往探视时的举动,十分滑稽。
当时,冷泉院为避大火,已经移驾至二条大路与町尻小路交叉的路口。这时,花山院骑着马,头上戴着一顶镶有圆镜的斗笠,逢人就问:“父皇现在何处?父皇现在何处?”
有人告知了他冷泉院所在的位置,他骑马赶到之后,先下了马,然后将马鞭缠在手臂上,来到父皇的马车前,整理好衣袖之后,扑通一声,十分夸张地跪在了马车前。(中略)
这时,冷泉院突然在马车里大声唱起了神乐歌,随行侍奉的人大感滑稽,竟笑了出来。(神乐歌是篝火晚会时助兴的乐曲,冷泉院是开玩笑把火灾当作篝火晚会。)(中略)
还有一次,有一年贺茂祭的第二天,花山院御览斋院还朝队列时的荒唐举动,也有很多人看到。(中略)当时,以花山院宠臣——耀武扬威的高帽赖势法师为首,许多僧人集结在花山院的车辇之后,那种趾高气扬的气势,简直一言难尽。
特别是花山院手中的念珠,更加有意思。他将小蜜橘当成佛珠串成一串,然后用大蜜橘作主珠,他把手伸出车外向百姓打招呼时,手上就挂着这串蜜橘串。这样的举动,简直是世所未见。
然而,花山院的车辇走到斋院御所紫野附近时,百姓前来围观。突然,检非违使前来抓捕昨日闹事的人。(中略)权大纳言藤原行成卿当时还很年轻,(中略)他派人对花山院说:
“昨日之事如何如何,还请尊驾先行回府。”
听到这话,花山院车辇后的僧众一时之间作鸟兽散。只剩下车辇前的几个人,偃旗息鼓地驾车回去了。(中略)太上天皇的名号,也因此蒙污。
所以,民部卿大人源俊贤那句话,真的是所言非虚!
史书上把花山院这些行为称为“怪诞”或者“失态”,但这都是表象而已。事实上,想必是花山院因为受到藤原兼家玩弄,退位出家,心怀愤懑,所以才故意放浪形骸,作出种种怪异举动吧!从花山院御制的和歌中,就能窥见端倪。《大镜》记载:
花山院所作的和歌,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比如这一首:
试从他所览明月,是否一如吾宅中?
这首和歌文辞优美,意境幽远,不像是心智紊乱之人的作品。
此外,他还曾向父皇冷泉院献上过这么一首和歌:
青笋出泥时尚浅,出落成竹待光阴。纵得长生又何益,愿以吾寿赠父君。
冷泉院则回复:
经年老竹半枯朽,不若返儿令寿长。
关于花山院的“心智”,《大镜》记载:
花山院还是一位风雅之人,他在设计自己的府邸时,把正殿、偏殿用回廊连接起来,桧树皮屋顶也连成一片,十分雅致。在此之前的房屋,都是一栋一栋独立修建,只有屋檐下的导水管是连起来的。(中略)
他还将车库设计成里面高、外面低的样式,并且把门扉做得很大,这样一来,如果时间紧急,只要把车库门一开,车子就会自动滑出来,真是十分巧妙的设计!
除此之外,花山院的日常用具,无不华美精巧。(中略)比如砚台盒,(中略)上面绘有海上蓬莱仙山和长手长脚的妖怪的漆画,(中略)盒子上的漆绘、盒子边缘的镶金,全都精美绝伦。
府中移栽庭木时,花山院说:“樱花虽美,但枝丫粗糙,凹凸不平,树干也毫无风骨,唯独树梢颇具风情。”
于是,命人将樱花树种在庭院外侧,从屋内往外正好能看见树梢。真是独具意趣!人们都十分佩服。
花山院还命人将瞿麦花种随意撒到院子的土墙上,鲜花盛开时五颜六色,相映成趣,整个宅府如同披上了唐锦帷帐,惊艳四方。
可见花山院的心智绝对没有问题,他退位出家时,年纪不满二十岁,思虑未定。出家一事,与其说受到当时佛教鼓吹的“修今生、修来世”思想的影响,倒不如说更多是受了藤原兼家的哄骗。
宽弘五年(1008年)二月八日,花山院驾崩,时年四十一岁,葬于纸屋川上法音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