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氏西逃
次年,寿永元年(1182年,五月十七日改元),平资长进攻源义仲,却被源义仲所破(具体战况将在下一册《镰仓时代》中讲述)的消息传到京师。于是,朝廷派平维盛前往增援。寿永二年(1183年)四月十七日,平维盛在加贺、越中等地被源义仲所破,仓皇归京。短暂安定的京师附近又再次骚乱起来。《皇帝纪抄》记载:
(平)维盛卿以下,济济及十万骑云云,为木曾冠者义仲(即源义仲)、十郎藏人行家(即源行家)等,拂底被诛罚了。其后源氏等乱入江州,不令通人迹。
随后朝廷派平知盛、平重衡前往多口,平资盛、平贞能前往宇治进行防守。源义仲大军乘势攻入比叡山坂本地区,驻守在总持院,眼看就要肆意蹂躏京师。平氏众人自知不敌,随即撤离了京师。关于当时的状况,《愚管抄》记载:
随着局势恶化,关东、北陆地区变得无法通行,尽管平氏频频发兵,但朝中上下的人心都渐渐倾向于源氏。源氏大军距离京师越来越近,从入道(平清盛)去世之后,直到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不到三年的时间,北陆地区的源氏一路逼近,现在已经遍布近江国。(中略)
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军情告急,安德天皇被护送至六波罗府邸。平氏一门齐聚六波罗,并派遣大纳言平赖盛前往山科,防卫京城。然而,平赖盛再三推辞,并说:“治承三年(1179年)冬,我曾被怀疑与松殿大人(藤原基房)同谋,当时就有不好的传言。于是,我对故入道大人(平清盛)保证,我以后再也不掌军权,不参与军事。”(中略)然而,内大臣平宗盛却不管这些。平赖盛拗不过众人,只得领兵前往山科。
就这样,京中的人们都在担心,恐怕旦夕之间,源义仲或者关东的武田氏就会攻入京城,在京中展开大战。
然而,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二十四日半夜,后白河法皇突然潜出法住寺御所,经鞍马抵达比叡山的横川,与近江国的源氏取得了联系。(中略)
六波罗方面知道后白河法皇的动向之后,一时哗然,辰巳午之间(早上八点到中午),平氏一族无奈,只能带着安德天皇,在内大臣平宗盛的带领下,撤离到鸟羽方向,然后乘船往四国逃去。六波罗府邸被平氏放火烧毁。京中的强盗纷纷冲入火中,夺取财物。(后略)
《皇帝纪抄》寿永二年(1183年)记载:
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二十五日,晓,法皇(后白河)伴摄政殿,窃御登山。平氏等闻之,即时各烧年来宿馆,奉具主上(安德天皇)并国母(建礼门院平德子),取神玺、宝剑、内侍所三种重宝。内大臣(平)宗盛以下,皆悉赴镇西。其中,故太政入道(平清盛)舍弟大纳言(平)赖盛一人,别一族留洛中。
纵横天下二十余年的平氏,一朝成为天涯沦落人。平氏最终沦落到这个境地,有多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便是驱使东北地区的“士人”(武士)征讨东北地区的源氏。因为这些“士人”的妻子儿女全在敌军之中,如同人质一般。在平氏看来,国家大义在前,甚至不惜父子、兄弟相残。但这些“士人”没有这种观念,他们对于骨肉亲情始终无法割舍。何况他们要攻打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因此,倒戈投敌的人层出不穷。原本决意死战的勇士也受到影响,无所作为。所以后来平氏举家西逃,连源义仲也为之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