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院、本院及新院
近卫院,讳体仁,鸟羽院第五皇子[45],永治元年(1141年)十二月七日受禅。永治元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于大极殿举行即位大典,时年三岁。关白藤原忠通任摄政,而朝中大事依然由鸟羽上皇裁决。次年,即永治二年(1142年),改元康治。
崇德上皇原本没有退位的想法,只是迫于鸟羽上皇的压力,无奈退位。近卫院即位以后,崇德上皇依然抱有一线希望,希望自己的第一皇子重仁亲王能够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最终希望落空,崇德上皇及其近臣无不失望至极。
重仁亲王的生母兵卫佐局出身低微,毫无权势,而崇德上皇又没有其他皇子,如果发生特别状况,根本无力应对,所以重仁亲王根本不可能被册立为太子。崇德上皇因此而怨恨鸟羽上皇,其实是没有道理的。而崇德上皇的这个误解,也成为后来一大兵乱的源头,其中孰是孰非,实在难以论断。
崇德上皇的近臣,都认为重仁亲王没被册立为皇太子,是美福门院藤原得子谋划的结果。于是,康治元年(1142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百练抄》记载:
待贤门院(藤原璋子)近侍散位源盛行及其妻津守岛子被流放至土佐国,罪名是受待贤门院(藤原璋子)指使,诅咒国母美福门院(藤原得子)。
所谓“待贤门院指使”,大概是由于新任天皇近卫院即位,待贤门院藤原璋子国母的尊荣被美福门院藤原得子取代,待贤门院忽而失势,心中愤懑。而随侍的源盛行夫妇则出于主仆之间的情义,做了这样的事情。
康治元年(1142年)二月二十一日,待贤门院藤原璋子于仁和寺落饰出家,大概也是因为受到这件事的牵连。从此以后,本院(鸟羽上皇)与新院(崇德上皇)之间的关系就完全笼罩在互相猜忌的阴翳之下了。
久安四年(1148年)正月,朝廷规定左右卫门、左右兵卫尉人数为各二十人,左右马允二十五人,内舍人六十人,并定为恒例。这应该是因为当时南都、北岭的恶僧等动辄入京强诉,加上本院、新院不和,波及皇宫的安全。
久安六年(1150年)正月,近卫院于东三条行宫加元服,由藤原忠通加冠,左大臣藤原赖长理发,当时近卫院十二岁。藤原忠通的官职从摄政改为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