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夏井

五、纪夏井

《日本三代实录》中还记载了“应天门事件”中被连坐的其他一些人的概况:

纪朝臣夏井(即纪夏井)者,左京人,美浓守从四位下(纪)善岑之第三子也。(纪)夏井眉目疏朗,身长六尺三寸,性甚温仁,雅有才思。

承和初,以善隶书。侍诏于授文堂,就参议小野朝臣篁(即小野篁),受用笔之法。(小野)篁叹曰:“纪三郎(即纪夏井)可谓真书之圣也。”

文德天皇即位,诏征见之,(纪)夏井衣履疏敝,左右见者咸笑之。上(文德天皇)曰:“是疲骏也,非汝所知。遂有殊宠。”(中略)

纪夏井

上(文德天皇)以其忠正清贫无宅,赐宅一区。(纪)夏井秉志忠直,时有规谏。上(文德天皇)以此逾重之。(中略)(纪)夏井天性聪敏,临事不滞,恩宠优渥,任用转重,内外机务,多所辅益。

天安二年(858年)八月,文德天皇晏驾,(纪)夏井出为赞岐守,政化大行,吏民安之,境内翕然,不忍相欺。秩满将归,百姓相率,诣阙乞留,因斯更留二年。黎庶殷富,仓廪充实。于是,新造大藏于国郡,总四十宇,皆糙纳以为不动之蓄。及去,吏民送别者,赠遗甚多,(纪)夏井一无所受。归都之后,米肉玩好,以送其家,(纪)夏井唯留纸笔,悉返其余。

贞观七年(865年),拜肥后守,母石川氏闻而哭之,人问其故,曰:吾闻肥后风俗,国宰至清,身必不全,吾子其不终乎?

有异母弟(纪)丰城,(纪)夏井以其放诞,数加督责。(纪)丰城苦之,遂托身大纳言伴宿祢善男(即伴善男)。应天门火,(伴)善男坐以男(伴)中庸行火烧之,父(伴)善男应知之焉。(纪)丰城为(伴)善男之从,(纪)夏井为(纪)丰城之兄,转相缘坐,被处远流。

(纪)夏井随使出境,肥后民庶遮路悲哭,如丧考妣。(纪)夏井私叹曰:凡法律所谓首从之坐,必有差降。予是从之兄,亦缘坐也。今与(伴)善男同配远流,何其无别哉。

向土佐路,过赞岐境,百姓男女老少,皆弃其室,逢迎道路,数十里之间,哭声相接。

数年母亡,(纪)夏井至孝冥发,居丧过礼,建立草堂,安置骸骨,晨昏之礼,无异生时。本自崇信佛理,至是于草堂前,每日读《大般若经》五十卷,以终三年之丧。

(纪)夏井兼能杂艺,尤善围棋。伴宿祢少胜雄(即伴少胜雄)以善弈棋,延历聘唐之日,备于使员,以棋师也。尝(纪)善岑为美浓守,(伴)少胜雄为介,(纪)夏井时年十余岁,习围棋于(伴)少胜雄。一二年间,殆超于(伴)少胜雄。

又善射覆。文德天皇与宫人,为藏钩之戏。一钩藏在百手之中,密令(纪)夏井筮之。蓍布卦曰:有少女着青衣,以白花插首者,钩在其左手中。帝(文德天皇)乃探得,大悦焉。

又闲医药之道。配土佐之后,自往山泽采药,合练以施民,民多得其验。尝有一人,中风被发狂走,(纪)夏井与一匕散药,以令服之,此人立愈,皆此之类也。

纪夏井算得上当时少有的好官,却被品行不端的弟弟牵连,被处流放,实在可惜。

伴善男火烧应天门,完全是为了构陷源信,蠢笨至极,和无知稚子所为无异。不过,如果这件事能成功,就能实现废立太子和排斥藤原氏(伴善男的祖父和父亲曾因藤原种继而获罪)的企图。

《大镜里书》记载:

《四品惟高(应为惟乔)亲王东宫诤事》

文德天皇第一皇子,母从四位下纪静子,正四位下(纪)名虎女。

嘉祥三年(85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戊戌,惟仁亲王为皇太子,诞生之后九个月也。(中略)

文德天皇有四皇子,第一惟高(应为惟乔),第二惟条,第三惟彦,第四惟仁。(中略)

承平元年(931年)九月四日夕,参议(藤原)实赖朝臣来也,谈及古事,陈云:文德天皇最爱惟高(应为惟乔)亲王,于时太子(惟仁)幼冲,帝(文德天皇)欲先暂立惟高(应为惟乔)亲王,而太子(惟仁)长壮时还继洪基。其时,先太政大臣(藤原良房),作太子(惟仁)祖父,为朝重臣,帝(文德天皇)惮未发,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忧之,欲使太子(惟仁)辞让。是时,藤原三仁善天文,谏大臣(藤原良房)曰:悬象无变,事必不遂焉。

爰帝(文德天皇)召(源)信大臣,清谈良久,乃命以立惟高(应为惟乔)亲王之趣。(源)信大臣奏曰:太子(惟仁)若有罪,须废黜更不还立;若无罪,亦不可立他人。臣不敢奉诏。

帝(文德天皇)甚不悦。事遂无变。

无几帝(文德天皇)崩,太子(惟仁)继位,后应天门有火,(藤原)良相右大臣、伴大纳言(伴善男)计谋,欲退(源)信左大臣,共参陈座。时复太政大臣(藤原基经)为近卫中将,兼参议。(藤原)良相大臣急召之,仰云:应天门失火,左大臣(源信)所为也,急就第召之。

中将(藤原基经)对云:太政大臣(藤原良房)知之欤?

(藤原)良相大臣云: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偏信佛法,必不知行如此事。

中将(藤原基经)则知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大臣(藤原良房)惊,令人奏曰:左大臣(源信)是陛下之大功臣也,今不知其罪,忽被戮,未审因何事。若左大臣(源信)必可见诛,老臣先伏罪。

帝(清和天皇)初不知闻,大惊怪报,诏以不知之由,于是,事遂定矣。

尔后太政大臣(藤原良房)薨。清和天皇为之期中不举乐云云。此等事皆左相公(藤原实赖)所语也[43]

伴善男谋划构陷左大臣源信这样的大事,不仅采用这么拙劣的手段,还拉拢藤原良房的弟弟藤原良相,最后因藤原基经的禀报而功败垂成。伴善男有排斥藤原氏之心,却被藤原氏扳倒,并因此事而获罪。而藤原良房则借机将反对藤原氏、投靠伴善男一派的人一网打尽,实在是老谋深算。

此外,敢于将“纪夏井刑罚过当”的记录留在历史记载之中,《日本三代实录》不愧为菅原道真(作品署名是藤原时平,因为此书献上时,菅原道真已获罪被处流放,所以他的名字被划掉了)编纂的作品,由此也可知其文笔之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