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三条院驾崩
就在新皇(白河院)登基,百废待兴之际,延久五年(1073年)四月,后三条上皇御体有恙,同月二十一日落饰出家,法讳金刚行。延久五年(1073年)五月七日,后三条上皇驾崩,时年四十岁。延久五年(1073年)五月十七日,葬于神乐冈南原。《今镜》评述后三条院生平如下:
治世之才,无愧于先贤圣祖,(中略)博学多识,不逊于当世鸿儒。后三条院还是东宫太子时,中纳言大江匡房还是下级官员。大江匡房愤世嫉俗,曾想隐居山林,不与世人往来。中纳言藤原经任百般劝导,才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尽管摄政藤原赖通并不认可,但大江匡房还是去拜见了太子(后三条院),太子(后三条院)也十分欢喜。后来大江匡房被准许上殿议事,于是,向人借来朝服和笏板上殿侍奉。从那以后,大江匡房还经常陪同太子(后三条院)一起学习诗文。后三条院即位之初,大江匡房还没有官位,后来慢慢升至五位藏人、藏人式部大夫、中务少辅等。(中略)
从这个时期开始,佛、道两道蓬勃发展,盛会接连举行。圆宗寺二会[2]的讲师,(中略)比叡山(延历寺)、圆城寺的高僧,都得到很高的地位。(中略)后三条院还曾前往日吉神社行幸。(中略)
后三条院治理国家,无愧于历代先贤圣祖。只要天下太平,国家就能延续千年。后三条院一心只希望国泰民安。(中略)然而,若说治理国家,天皇之位,反倒有诸多束缚,如果放弃天皇之位,便可以随心而为。于是,后三条院在位四年之后,便将皇位让给了白河院。后三条院退位之后,便带着母后阳明门院(祯子内亲王)、皇女一品聪子内亲王等,前往住吉神社参拜。当时,后三条院还御制了和歌一首:
空舟[3]自在游至此,住吉神明或亦喜。
(中略)
后三条院退位之后,次年决定出家。(中略)这位天皇还是东宫太子时,就醉心佛法,当时天台山的座主胜范大师参见太子(后三条院)时,太子(后三条院)对他说:“请帮我寻找一位兼学真言、止观两道,而且精通俗世诗文的僧人来。寻找这样的人,我须得亲自拜托你。”
胜范大师回答:“兼学显密两道的僧人,倒是寻常。倒是精通唐土诗文的人,比较难得。不过,贫僧还是会尽心寻找。”
后来,胜范大师找到了一位名叫药智的僧人。由于没有借到像样的牛车,这位僧人便身着狩袴(便装)骑着马去面见太子(后三条院),并说:“是天台座主让我来的。”
太子(后三条院)将僧人召入屋内,隔帘相对。漆绘的砚台盒上,放着一本《摩诃止观》。太子(后三条院)拿给药智诵读,并向他提问。药智非常清晰地给太子(后三条院)作了讲解。太子(后三条院)身边没有真言宗的书籍,所以只是口头询问,药智也将太子(后三条院)想知道的告诉了他。最后是俗世诗文。药智结合佛家的观点进行了一番讲述。(中略)关于太子(后三条院)顺利即位的祈愿,药智回答道:“太子祈祷时,(中略)只管诚心请求,随心而为,将祈愿写在心中即可。”(中略)
后三条院还是太子时,曾受到许多政治上的压制。有一次,检非违使别当源经成穿着直衣,头发用柏木夹着,身上背着箭筒,带领士兵从太子府的中门走过时,太子府中的侍女都惊恐万状,纷纷逃散。(可见当时太子一直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废的担忧之中。)太子(后三条院)当时身在二条东洞院,那附近已全被源经成带领的士兵包围了。(中略)于是,太子(后三条院)也穿上直衣准备应对。
然而,源经成召来部下检非违使,开口问道:“犯人都抓到了么?”部下回答:“都抓到了。”于是,源经成没有跟太子打一声招呼,就径直走了。
当时好像是有重犯逃到了太子府附近,也许藏进了太子府中,所以检非违使才会闯入太子府中。当时的政局就是如此,所以太子一直生活在被废的危机之中。
当时有一位有名的相士卫门权佐行亲,他断言说:“太子一定是治国的明君。”后来果然如他所言。
后三条院的生母被称为阳明门院,是三条院的皇女祯子内亲王,也是后朱雀院为太子时的太子妃。她在二十二岁时生下了后三条院,长元十年(1037年,后朱雀院即位次年)二月三日被立为皇后,当时才二十五岁。江侍从[4]曾作诗咏叹:
闻君登紫云,寄喜遥同心。
宽德二年(1045年,后朱雀院去世那年)七月二十一日,阳明门院出家。(中略)阳明门院是御堂入道大人(藤原道长)的次女皇太后藤原妍子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