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城天皇践祚

一、平城天皇践祚

《日本后纪》记载: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正月丙寅朔,废朝,圣躬不豫也。(中略)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二月丁巳,二十三日,先是,尚缝[2]五百井女王[3],为令圣躬平善,造写药师佛像并《法华经》,至是功毕,因屈僧三十一人,设斋于前殿,百官供奉。(中略)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己卯,十五日,上病大渐弥留。(中略)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辛巳,十七日,(中略)有顷天皇崩于正寝,春秋七十。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四月七日,(桓武)天皇葬于山城国柏原陵,谥号桓武天皇。随后,皇太子(安殿亲王)登基。

在此之前,延历二十五年(806年)正月,先皇(桓武天皇)病重时,急召皇太子(安殿亲王)。皇太子(安殿亲王)迟迟不到,于是,桓武天皇又派了参议藤原绪嗣前往迎接。桓武天皇将皇太子(安殿亲王)召到榻前,训话良久。《日本后纪》记载,当时桓武天皇给皇太子(安殿亲王)留了遗诏,其中就有册立皇太弟相关事宜。

据记载,桓武天皇驾崩时,“皇太子(安殿亲王)哀嚎擗踊,迷而不起。参议近卫中将坂上田村麻吕、春宫大夫藤原葛野麻吕,固请扶下殿,而迁于东厢,以玺并剑柜[4],近卫将监纪绳麻吕、从五位下多入鹿相副从之”。从中可以看出皇太子(安殿亲王)的孝心。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十九日,山城国葛野郡宇太野被定为先皇(桓武天皇)陵寝。

然而,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二十三日,太阳颜色深红,却没有光芒。大井、比叡、小野、栗栖等灵山都发生火灾,烟灰漫天,京中一片昏暗。因为选定皇陵的位置比较靠近贺茂神社,所以有人觉得火灾是神灾。占卜之后,果然是这样。于是,皇陵位置被改到纪伊郡柏原陵。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五月十八日,新皇(平城天皇)在大极殿即位,改年号为大同。《日本后纪》等记载:

改元大同,非礼也。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未逾年而改元,分先帝之残年,成当身之嘉号,失慎终无改之义,违孝子之心也。稽之旧典,可谓失也。

可见,当时公卿之中也有不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