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寺大佛头倾颈断、大佛再建及落成供养
齐衡二年(855年)五月二十三日,东大寺上奏:毗卢舍那大佛的头自己掉落在地。
这尊佛像是圣武天皇发愿,向各国征收银钱修建而成,是护佑皇室及天下百姓当世和来世的救世主。可以想象,当时朝野上下,一片惊骇。
于是,文德天皇派御使前往圣武天皇皇陵及宇佐神宫祈祷,并准备开始维修大佛。右大臣藤原良相及修理东大寺大佛检校大法师位[32]真如等接受委任时上奏:
天平胜宝四年(752年)修建大佛时,圣武天皇曾下诏:“朕发大愿,造毗卢舍那佛,愿以一切人众,为善知识。”如今大佛大损,虽曰修理,几同新造。
于是,文德天皇下令,仿照大佛初建之时,向各国征收所需银钱,重造大佛。这个工程极其浩大,直到清和天皇贞观三年(861年)才完成。
大佛完成时的落成庆典,不仅仅是东大寺的庆典,而且是国家级的祭典。《日本三代实录》贞观三年(861年)正月条记载:
贞观三年(861年)正月二十一日,丙申,宣诏:山城、河内、和泉、摄津及七道诸国司,近来奉修东大寺大毗卢舍那佛像,工夫既成,仍来(贞观三年,即861年)三月十四日,当设无遮大会,极庄严之妙态。宜自贞观三年(861年)三月十一日至二十日,禁断杀生,至会日,于国分二寺,各开斋会,请集部内僧尼,普为供养。其料物便用正税,其太宰府于观音寺修之,令导师,具演事由,兼令参集僧尼,俱称赞毗卢舍那佛,乃至无知小民,教作是念。我寺知识所奉,修理毗卢舍那佛,今日至心应奉供养,我亦运心,专念同就,广作功德。但先帝(文德天皇)准据本愿,(清和)天皇之宏愿,以八幡大菩萨为主,天下名神及万民为知识众,初作修理,今至当时,此事遂成。始终虽殊,德叶唯一。然则使八幡大菩萨别得解脱,令诸余名神,神力自在,本愿(清和)天皇,及先帝(文德天皇)御灵,乃至开辟以来登遐圣灵,同赖薰修,早开觉花。
文中的“八幡大菩萨”(应神天皇),又被称为“胎中天皇”,由神功皇后摄政,在武内宿祢的辅佐之下,在位长久,皇嗣众多。所以圣武天皇立皇太女阿倍内亲王[33]为储,希望藤原氏能像当初的武内氏(纪氏)一样,辅佐继任天皇在位长久。
关于东大寺大佛落成大典的盛况,《日本三代实录》贞观三年(861年)三月条中有记载:
贞观三年(861年)三月十三日丁亥,令百官,限三日,断鱼肉,以明日应奉供养东大寺毗卢舍那佛故也。
贞观三年(861年)三月十四日戊子,于东大寺设无遮大会,供养毗卢舍那大佛。敕二品治部卿贺阳亲王、三品中务卿讳(光孝)亲王、四品弹正尹本康亲王、正三位行中纳言兼民部卿皇太后宫大夫伴宿祢善男(即伴善男)、从四位下行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绪(即藤原冬绪)、左京大夫从四位下在原朝臣行平(即在原行平)、从五位下守左卫门权佐纪朝臣春枝(即纪春枝)、散位外从五位下布瑠宿祢清贞(即布瑠清贞)、外从五位下左大史三善宿祢清江(即三善清江)、少外记正七位下御室朝臣安常(即御室安常)等,相率向寺,监修会事。此是佛像,感神圣武皇帝,天平十五年(743年)创造,文德天皇齐衡二年(855年),头倾颈断,顿落于地。年来修理,镕铸复旧,即使开眼,佛师入笼,辘轳引上,乃点佛眼。凡其庄严之仪,不可胜载。殿廊之柱,衣以锦绣,檀场之上,敷其朱紫,悬七宝树,绕栽庭际,藻饰幡盖,排批香花,极巧尽丽,夺人目睛。历览梵字,处处庄饰,观者不能厌而抛过,衲衣宿德,振锡秀眉,威仪俱足,填噎堂宇,大唐、高丽、林邑等之乐,鼓钟肆阵,丝竹方声,先令内舍人端貌者二十人供倭舞,次近卫壮齿者二十人东舞,后梵歌接响,众乐递奏,大佛殿第一层上结构棚阁,更施舞台,天人天女,彩衣霓裳,音伎聒空,以移一天。南北两京,贵贱士女,充街塞陌,莫不聚观,蹑足翕肩,人不得顾。
当天的咒愿文,由菅原是善奉诏撰写。中间有“犹示功非独举,力寄群缘,一切偕心,众生共助。一粒攸舍,齐金刚之珍藏;半钱所施,比铜山之陶铸”一句,显示了当时万千百姓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