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平定及拓殖
延历年间,坂上田村麻吕出征虾夷,彻底平定之后回朝。从那以后,大量百姓进入虾夷地区,开荒种地,虾夷地区的人烟逐渐稠密起来。
弘仁二年(811年)正月,陆奥国设和我(今和贺)、稗缝(今稗贯[24])、波斯(今波紫[25])三郡,归郡司管辖。然而,国司等不辨民情,把百姓新开垦的田地,都当作私田,一律充公处理。于是,同年,即弘仁二年(811年),嵯峨天皇下诏以奖励拓殖:陆奥、出羽两国,土地旷达,民居稀少,百姓浪人,随便开垦。国司巡检,随即收公。是以人民散走,无有静心。宜两国开田,虽无公验,不得收公。
或许是因为对国司等的怨恨,同年,即弘仁二年(811年),稗缝、币伊(今閇伊[26])等地发生虾夷族人叛乱。朝廷派陆奥出羽按察使文室绵麻吕前往征讨。出羽守大伴今人带领麾下将士一同作战,不久就平息了叛乱。于是,
(嵯峨)天皇诏旨,敕大命,众闻食宣:陆奥国之虾夷等,历代涉时,侵乱边境,杀掠百姓,是以挂畏柏原朝廷[27]之御时,(中略)遣坂上大宿祢田村麻吕(即坂上田村麻吕)伐平而未尽,閇伊远极,未能尽扫,逃隐山林,绞尽脑汁,究弹不得。因兹遣正四位上文室绵麻吕等,乘其倾覆势,伐平扫治。副将军等,各同心勠力,(中略)不惜生命,勤侍奉,幽远薄伐,破覆巢穴,遂绝其种族。
文室绵麻吕及以下官员因此各得封赏,官位上升。自此以后,朝廷大力鼓励开垦农田。
同时,朝廷还改革了郡司任用制度。
夫郡领者,难波朝廷(孝德天皇)始置其职,有劳之人(当地豪族)世序其官,逮于延历年中,偏取才良(任用人才),永废谱第。今省大纳言正三位藤原园人奏云:有劳之胤,奕世相承,郡中百姓,长幼托心,临事成务,实异他人,而偏取艺业(才学),永绝谱第,用庸才之贱下,处门第之劳上,为政则物情不从,听讼则决断无伏,(中略)郡司之征,先尽谱第,遂无其人后及艺业者。
所谓“才学之士”,往往拘泥法规,不顾人情,这也是古今之弊。前面诏书中“百姓浪人,随便开垦。国司巡检,随即收公”的叙述正好印证了文中“为政则物情不从”这一点。
弘仁四年(813年),嵯峨天皇下令各地教化当地夷虏。所谓“教化”,就是去掉他们身上的野蛮习性,让其学会耕种,参与开垦荒地。数年之后,“教化”有了成效,于是,弘仁十四年(823年),朝廷又新设了加贺国。《日本纪略》记载:
割越前国江沼、加贺二郡,为加贺国,以部内润远,民人愁苦也。
越前、加贺地区的地形可谓“五步一阜,十步一水”。随着拓荒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另立一国进行统治,也是情势所趋。
嵯峨天皇十分重视殖产,弘仁六年(815年)三月,嵯峨天皇临幸近江韩崎(今唐崎)时,曾进入崇福寺。住持大僧都永忠、护命法师等迎驾。嵯峨天皇驾临梵释寺时,永忠亲自煎茶侍奉。嵯峨天皇龙颜大悦,下令赏赐御被一床,还下令让各地种植茶叶。据传,茶树的种子最初是最澄(传教大师)从大唐带回日本的,种在筑紫,流传至今。但茶树得到天皇推广并在全国种植,则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嵯峨天皇心怀百姓,品尝了煎茶之后,十分喜欢,于是,下令广泛种植。所以日本百姓能够共享茶事,也是拜嵯峨天皇仁心所赐。
当时的拓殖不仅限于东北地区,《日本纪略》记载:
(大意)弘仁十二年(821年),赞岐国从上年开始修筑万农池堤,但因为人口稀少,难以成功。空海法师原本是当地人氏,他在山中坐禅时,鸟兽皆为之驯化。他从海外求道归来之后,万民倾慕,门徒众多,出则万众相随。然而,当时他已经离开故土,长住京师。于是,有人上奏(嵯峨)天皇:当地百姓仰慕空海大师,事之如父母,如果任命空海为筑堤的别当(监督),必会人口骤增,工事速成。(嵯峨)天皇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