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藤原道长其人
《大镜》记载:
这位大臣,是法兴院大臣(藤原兼家)的第五子,其母是从四位上行摄津守右京大夫藤原中正朝臣的女儿。(中略)长德元年(995年),疫病横行,第二年,两三个月之内就有七八名朝中重臣去世。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古来少有。但这对藤原道长来说,却是天赐的良机。(中略)如果去世这几位重臣都能长寿,那么论资排辈,藤原道长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地登上权力的顶峰呢?
首先,帅殿大人(藤原伊周)聪慧贤明,在他父亲(藤原道隆)患病期间,就已经得到天皇诏命,执掌天下。然而,藤原道隆公病逝以后,藤原伊周经验尚浅,关白之职也因此被粟田大人(藤原道兼)夺走。(中略)
然而,仿佛如同一场春梦,粟田大人(藤原道兼)当上摄政没几天,就溘然长逝。(中略)现在的入道大人(藤原道长)当时还是大纳言中宫大夫,还十分年轻,正在满怀热忱地等待着自己的出头之日,他在三十岁那年,(中略)开始处理宫中事务,并接受了内览关白的宣旨,迈出了走向荣华的第一步。(中略)
后来,他成为三位皇后(藤原彰子、藤原妍子、藤原威子)、关白左大臣(藤原赖通)、内大臣(藤原教通)及众多纳言(藤原赖宗、藤原能信、藤原长家)的父亲,以及天皇(后一条院)与东宫(敦良亲王)的外祖父,执掌天下长达三十一年。(中略)在这期间,天下之大,竟没有藤原道长大人的光彩无法照到的地方。(中略)
这位大臣遇事感怀,便喜欢作诗,他创作的汉诗、和歌,与白居易、山部赤人、柿本人麻吕、凡河内躬恒、纪贯之等相比,恐怕也毫不逊色。
春日的行幸,始于一条院时期。现在的天皇(后一条院)虽然还年幼,但会遵循古例,亲自前往,皇太后(藤原彰子)每次都会与天皇(后一条院)乘坐同一车辇。春日行幸的盛大场面,言语难以尽述。藤原道长公作为天皇(后一条院)的外祖父一同随行,自然也是风光无限。
前来围观的百姓,(中略)如同见了神佛一般,将手放在额头上诚心叩拜。(中略)
藤原道长大人与皇太后(藤原彰子)见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十分满足。于是,藤原道长大人向皇太后(藤原彰子)献和歌一首:
先祖奉君行,祈愿春日神。重走昔时路,步步敬神恩。
皇太后(藤原彰子)回赠道:
重走昔时路,步步忆神恩。神恩耀四海,无处蔽阴霾。
大家以歌述情,十分尽兴。其中,皇太后(藤原彰子)还作了这么一首:
今人循旧迹,重访三笠山。得入春神域,何辞路遥迢。
(中略)
话说四条大纳言(藤原公任)多才多艺,才华过人,大入道大人(藤原兼家)曾叹息:“一个人怎么能如此杰出呢!真是让人羡慕啊!可惜我的儿子之中,没有一个能步其身影啊!”
中关白大人(藤原道隆)、粟田大人(藤原道兼)都心生惭愧,觉得父亲说得没错,便一言不发。唯独入道大人(藤原道长)年纪最小,却无所畏惧,说:“没错,谁要踩他的身影啊?我只会踏其面而上。”(中略)
花山院在位期间,(中略)有一年梅雨时节,连日阴雨绵绵。一个雨夜,(中略)花山院来到清凉殿,(中略)和众人闲话古时候的鬼怪故事。这时,花山院说:“今晚的气氛如此恐怖,大家聚在一起,都觉得阴气森森。如果一个人走出去,不知道会多可怕。有人胆敢一个人出去走走么?”
大家都不敢应承,这时,入道大人(藤原道长)说:“我哪儿都敢去。”
花山院顿时来了兴致,直道:“有趣有趣!那你们就出去走走吧!(藤原)道隆去丰乐院,(藤原)道兼去仁寿殿,(藤原)道长去大极殿。”(中略)
领受皇命的藤原道隆、藤原道兼面露难色,而藤原道长却毫无惧色,说:“我不带随从,只请天皇派一名近卫府卫士或者泷口武士把我送到昭庆门,然后我自己走到大极殿里面去。”
然而,花山院却说:“但这样没有证据啊。”
于是,藤原道长说:“确实。”于是,便向花山院借了一把装在盒子里的小刀,就出发了。
另外两位大人也带着一脸苦相各自出发了。
“子时四刻”的奏报响起时,大家开始谈论这件事,七嘴八舌。最后直到丑刻(凌晨两点),才真正出发。花山院还亲自安排了他们各自的行进路径:“(藤原)道隆从右卫门阵走,(藤原)道长从承明门走。”(中略)
中关白大人(藤原道隆)硬着头皮走到右卫门阵时,对面的宴松原传来一些不明声响,于是,他再也不敢往前走了,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粟田大人(藤原道兼)战战兢兢走到紫宸殿北面的露台外时,看见仁寿殿东侧石阶上站着一个巨大的人影,足有屋顶那么高,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中略)
看到藤原道隆和藤原道兼被吓回了清凉殿,花山院拍打着折扇哈哈大笑。但过了很久,都没有看到藤原道长返回,花山院不禁心中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在这时,藤原道长神色泰然地走了进来。于是,花山院问:“怎么样?”
藤原道长不慌不忙,将此前借走的小刀和一些木屑一类的东西献到御前。花山院问道:“这是什么?”
藤原道长面不改色地回答:“我想,如果什么都不带回来,那就不能证明我去过。所以,我就用这把小刀,从大极殿宝座南边柱子下方削了一些木屑下来。”花山院大为赞叹。(中略)
藤原道长的胆色,让花山院和满殿大臣赞不绝口。(中略)但花山院心中依然存有疑虑,于是,第二天早上,便命藏人前往查看。藏人查看之后回复说果然有切痕。(中略)
为故女院(藤原诠子)祈愿期间,饭室权僧正来到宫中参见,同行的僧人之中有一位擅长相面的高人。于是,后宫女眷将他召来,让他看相。其中一个人问:“内大臣大人(藤原道隆)面相如何?”
相人回答:“贵人之相,他日必能执掌天下。不过,中宫大夫大人(藤原道长)的面相,可谓贵不可言。”
然后又有人问:“粟田大人(藤原道兼)面相如何?”
相人回答:“也是贵人之相,将来会成为大臣。”接着又说:“不过,还是中宫大夫大人(藤原道长)面相更尊贵啊!”
接下来,又有人问:“权大纳言大人(藤原伊周)面相如何?”
相人回答:“这位大人也是尊贵之相,有雷电之相。”
大家好奇道:“雷电之相,是什么意思?”
相人回答:“雷鸣一时,转瞬即逝啊!这位大人也能盛极一时,但恐怕难得善终。倒是中宫大夫大人(藤原道长),定能繁荣长久。”
就这样,不管后宫女眷问谁,相人都会提及藤原道长,并大肆夸赞,于是,大家都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面相,让你每次都要提一番?”
于是,相人回答:“第一等的面相,叫作‘虎子如度深山峰’,(中略)所以,这位大人的面相堪称无人能及。”(中略)
有一次,藤原伊周在父亲藤原道隆公的二条府邸南院召集众人射箭比试,藤原道长也去了。(中略)中关白大人(藤原道隆)对于藤原道长的到来十分意外,十分热情地迎接了他。(中略)一番比试之后,藤原伊周比藤原道长少中两发,于是,藤原伊周的父亲和近侍纷纷嚷嚷着要加试两支。(中略)藤原道长说:“加试就加试。”
开弓之前,藤原道长在心中默念:“如果我藤原道长能得上天护佑,家中将来能出天皇和皇后,那就让我射中此箭。”结果,箭羽离弦而去,正中靶心。
接下来,轮到藤原伊周,他大约是心生怯意,所以手脚发抖吧,他的箭射出去之后,不仅没有朝箭靶飞去,反倒射偏了很远。他的父亲藤原道隆顿时脸色铁青。
接下来,又是藤原道长。这次开弓前,他在心中默念:“如果我藤原道长他日有幸能登摄政、关白之位,那就让我射中此箭。”箭羽离弦而去,再次射中靶心。这下子,之前还热情招待的藤原道隆完全没了兴致,败兴而归。(中略)
还有一次,故女院(藤原诠子)行幸石山寺,藤原道长骑马、帅殿(藤原伊周)乘车随行。走到粟田口附近时,藤原伊周突然有事想要回京,于是,靠近女院(藤原诠子)的车辇,准备跟女院(藤原诠子)禀报。
好不容易等到女院(藤原诠子)的牛车停了下来,藤原伊周刚走到女院(藤原诠子)车前,藤原道长就调转马头,来到藤原伊周身后,催促女院(藤原诠子)的车夫:“还不赶紧赶路?马上就要天黑了。”
藤原伊周觉得十分诧异,便回过头去看藤原道长,而藤原道长却仿佛没有看到一般,没有丝毫收敛,继续催促车夫:“时间不早了!赶紧上路!”
藤原伊周十分不快,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退了下去。
通过以上几则小故事,可以了解藤原道长的大致性格。他英勇果敢,不同于寻常的纨绔子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将摄关之职长久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然而,“盛之极,即衰之始也”,从藤原道长这一代开始,藤原家的声势逐渐走向衰微,不复从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