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年凶歉

二、比年凶歉

嵯峨天皇登基以后,奖励文武,体恤民力,劳心费神,然而,还是凶歉连年。于是,弘仁九年(818年)四月二十三日,嵯峨天皇下诏:

去年(弘仁八年,即817年),秋稼燋伤不收,今兹新苗播殖望绝,(中略)今夤畏天威,避兹正殿,分使走币,偏于群神。其朕及后,服御物并常膳等,并宜省减,左右马寮秣谷一切权绝。(中略)仍令左右京职,收葬道掩馑骼埋胔,人民饥困,特加赈赡。狴圄[28]之中,恐有冤者,宜令所司,申虏放出。

同时下诏:比者阴阳愆候[29],旱早淹旬,(中略)起自弘仁九年(818年)四月二十六日,迄于二十八日,总三日,朕及公卿百官,一皆素食,归心觉门(佛法),凡厥僧纲,精进转经,以副素怀。

从中可以推知当时灾情之惨重。

当时,有公卿上奏,令使者查检畿内富豪储蓄并记录上呈,让贫困之人前往借贷。可见官府已经没有能力“出举”了。

弘仁十一年(820年)四月,由于水旱灾害,庄稼歉收。朝廷下令,凡百姓所欠还未缴纳的租税及还未进献的调庸等,左右京、畿内弘仁十年(819年)之前,七道诸国弘仁九年(818年)之前,不论多少,全部免除。

在此期间,朝廷财政俭省至极,从天皇御膳,到百官俸禄,均有削减。弘仁十一年(820年)十一月,嵯峨天皇下诏:

(大意)因弘仁八年、九年期间(817年到818年),国库消耗过多,今依百官奏请,暂割五位以上官员封禄四分之一,以充公用。待今年五谷丰收,再恢复原封禄之数。

于是,百官回奏:

(大意)臣等之禄,不复亦可,请先恢复天皇御膳之旧。

第二年,即弘仁十二年(821年),又干旱十余日,嵯峨天皇下诏:

(大意)天皇及皇后所有服饰御用等物一切减免,赐四位粮千斛、五位八百斛、六位以下三百斛,又将新钱一百贯分赐诸王。

百官再次回奏:

(大意)请削减五位以上俸禄。

尽管这样上下一心,勤俭度日,但朝廷命僧侣作法祈雨或祈晴时,赏赐依旧极其丰富。只计算史书上有记载的部分,弘仁八年、九年(817年到818年)到弘仁十二年(821年),光是朝廷赏赐僧人的棉就达到了十数万屯。

前人评价这个时期,都说当时虽然有最澄、空海之类号称高僧的人频繁修法祈祷,却没有任何效果,只是白白浪费国家的财产,然而,举国上下毫无察觉,实在可惜。

其实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也是佛法传入日本以后的坏风气——不难想象,如果这时不让僧人祈祷,那些僧侣不知道会说些什么妄言,扰乱民心。而如果民众陷入迷信,则往往会导致民怨沸腾。

可以说,正是这些祈祷成功稳固了民心,才会有后面君臣一心、共渡国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