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盛子与平重盛之死、后白河上皇与平清盛的冲突、平清盛解官除目
前一小节说到,后白河上皇第一宠臣藤原成亲,以及依附于他的其他上皇近臣都被处革职流放。于是,后白河上皇开始厌恶平清盛,而平清盛自然也开始猜忌后白河上皇。二人之间冲突爆发也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治承二年(1178年)十一月十二日,高仓院中宫平德子产下皇子(言仁亲王)。治承二年(1178年)十二月八日,小皇子(言仁亲王)被封亲王。治承二年(1178年)十二月十五日,被立为皇太子。左大臣藤原经宗[76]被任命为东宫傅,大纳言左大将平宗盛任东宫大夫,中纳言藤原兼雅被任命为东宫权大夫,左马头平重衡任东宫亮,右中将源通亲被任命为东宫权亮。

平重衡

源通亲
之所以会这么快立太子,是平清盛希望高仓院能早日退位,然后以太上天皇的身份主理朝政,停止后白河上皇的院政。然而,后白河上皇很快就察觉到了平清盛的意图。所以,同年,即治承二年(1178年),中纳言一职有空缺,平清盛向后白河上皇奏请让故关白藤原基实之子、十九岁的从二位右中将藤原基通担任,但后白河上皇却积压不批,并于治承三年(1179年)正月让关白藤原基房之子、八岁的三位右中将松殿师家(藤原师家)超越藤原基通,当上了中纳言。《皇帝纪抄》评议此事为“天下惊之”,可见这个任命确实有失妥当。
然而,也正因为这件事,让后白河上皇对平清盛的厌憎体现在了实事上。这不仅让平清盛颜面扫地,想必藤原基通也是失望至极。
同年,即治承三年(1179年),平重盛因病辞官,后来又剃发遁入空门,法号证空。治承三年(1179年)六月,白川殿夫人平盛子薨逝。紧接着,治承三年(1179年)八月,平重盛薨逝。
关于平重盛之死,物语小说之类都说,平重盛为父亲平清盛的自大犯上而悲哀,所以向熊野权现祈愿,请求速死。《愚管抄》也记载:
据闻,小松内府(平重盛)为人正直仁厚,见父亲入道大人(平清盛)渐生谋逆之心,但求自己早逝。
可见平重盛死后不久,世间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舆论。不过,根据前面的史料分析,至少在平重盛去世之前,平清盛并没有任何恶逆、谋叛之类的举动。
至于平重盛的病情,《山槐记》[77]治承三年(1179年)五月条记载:
平重盛依病出家,日来不食,云云。去治承三年(1179年)二月东宫御百日出仕,其后笼居。治承三年(1179年)三月被参熊野□申后世事,云云。于精净屋,食事颇复例之间,及呕血。其后又不食,逐日枯槁,云云。
治承三年(1179年)六月条记载:
入道内府(平重盛)辰刻许绝入,顷之被□[78],出家之后不食,虽似事宜,此间犹殊重,云云。
可见平重盛确实死于疾病。平重盛身为外戚,却不再看顾皇太子(言仁亲王)的前途,甚至辞官剃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祈愿求死”之类的说法,应该是在后白河上皇与平清盛矛盾激化之后,后人附会上去的。
白川殿夫人平盛子与平重盛死后,关于这两人名下的领地划分问题,激起了平清盛的强烈抗议,以及京中众人的骚动。《愚管抄》记载:
先摄政(藤原基实)北政所白川殿夫人(平盛子),曾于延胜寺西建立豪华宅院。治承三年(1179年)六月十七日,白川殿夫人(平盛子)薨逝。一个多月过后,八月一日,小松内府(平重盛)薨逝。后白河上皇没有和入道大人(平清盛)打招呼,就把小松内府(平重盛)的越前国领地收了回去。而白川殿夫人(平盛子)薨逝以后,松殿大人(藤原基房)也向后白河上皇申请收回摄关家祖传的庄园和文书等。
平清盛听说了这些事情之后,马上身着甲胄,带着武士从福原来到京都。于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十九日(应为十四日),举行了解官(免官)的除目,又于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应为十六日)举行了任官的除目,将二十岁的近卫大人(藤原基通)从二位中将直接晋升到内大臣,补平重盛内大臣的空缺。不久之后,又将其升至关白内览。当时,法性寺大臣藤原忠通第三子九条右大臣藤原兼实任右大臣,时常与上皇、天皇商议朝中政务,还以大臣的身份,被赐了随身侍卫。然而,在这次除目中,内大臣藤原基通却超越右大臣藤原兼实成为关白。
平清盛请右大臣藤原兼实对藤原基通多加扶持,作为交换,他将藤原兼实的儿子,十二岁的中将藤原良通破格提拔至中纳言右大将。而前关白藤原基房,没有直接判处流放,而是由藤原邦纲送到备前国。藤原基房在前往备前国的途中,突然在鸟羽请大原的本觉房(缘忍)替自己剃度出了家。
前文叙述过白川殿夫人平盛子与藤原基房的庄园之争。白川殿夫人平盛子薨逝以后,藤原家的庄园和文书就应该传承给白川殿夫人平盛子的义子藤原基通,这是之前后白河上皇也认可的分配方案。然而,藤原基房见后白河上皇与平清盛关系恶化,便趁机向后白河上皇奏请,按照藤原氏的家规,由身为一族之长的自己继承白川殿夫人平盛子的家产。

平维盛
另外,平重盛出家之后,他在越前国的领地,应该作为功田传给嫡子平维盛。然而,后白河上皇却一言不发直接将之划入了自己的领地。
这两件事,后白河上皇都没有和平清盛商议——当然,即便商议,平清盛也不会答应。所以后白河上皇不和平清盛商议,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然而,平清盛知道之后,马上进入京城,完全不和后白河上皇商议,而是向高仓院奏请举行了除目。
按照藤原家的惯例,如果罢免了藤原基房的关白之职,就应该任命其弟右大臣藤原兼实担任关白。但平清盛却以嫡流血脉为由,让故关白藤原基实之子藤原基通升任内大臣,继任关白之职。因为从私情上来说,藤原基通既是女儿白川殿夫人平盛子的义子,也是自己的女婿[79]。平清盛为了安抚藤原兼实,将他年幼的儿子破格提拔至中纳言右大将。由此可以看出平清盛在权力制衡上的策略。关于这次政局动乱,《玉海》记载:
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十四日,今日入道相国(平清盛)入洛。(平)宗盛卿,去(治承三年即1179年十一月)十一日首途,今参严岛,而自路呼还。相共上洛武士数千骑,不知何事。凡京中骚动无双。今夜出仕,虽非无所恐,尚勘公事出仕。(中略)凡洛中人家,运财于西东,诚以物总乱世之态也。
平清盛以武力威吓后白河上皇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平清盛对朝廷的不敬,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这恐怕是因为藤原成亲事件之后,平清盛心中的幽愤和猜忌逐渐增加,最终以这样的形式爆发了出来。《玉海》后面继续记录:
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十五日乙巳,天晴。凡世间物态,无极云云。无闻实说。子刻人传云,天下大事出来云云。不闻委事之间,寅刻大夫史(小槻)隆职注送云:“关白藤(原)基通、内大臣同、氏长者同。止关白藤(原)基房,止权中纳言中将等。同(藤原)师家、上卿权中纳言(源)雅赖、职事中宫权亮(源)通亲、诏书宣命等,权辨(藤原)兼光作,云云。”
余(藤原兼实)见此状之处,仰天伏地,犹以下信受梦欤非梦,无所辨存。此事由来者,法皇(后白河)收公越前国[80](故入道内大臣[平重盛]知行国,[平]维盛朝臣传之),并被补白川殿仓预[81](前大舍人头[藤原]兼盛)。以上两事,法皇(后白河)过怠云云。
三位中将(藤原)师家,超二位中将(藤原)基通任中纳言。(藤原)师家年仅八岁,古今无例,是博陆(关白藤原基房)之罪科也。凡此外法皇(后白河)与博陆(藤原基房)同意被乱国政之由。入道相国(平清盛)攀缘云云。
然之间,昨日夕,禅门(平清盛)率数千骑随兵入洛之后,天下鼓骚,洛中剧动。(中略)今日及昏黑,中宫(平德子)东宫(言仁亲王)两宫,忽欲幸八条亭,自被奉相具,可赴镇西方之由风闻。既两宫行启供奉诸司,出车已下,参集禁中骚动云云。
爰禅门(平清盛)使(平)重衡朝臣奏内里云:“近日愚僧(平清盛)偏以弃置,见朝政之体,不可安堵。世间蒙科罪之后,悔而无益,不如赐身之暇,隐居于边地,仍为奉具两宫,所催诸行启也者。”
忽遣敕使,被仰此仪可被行之状,即以召上卿以下。(后略)
由于后白河上皇厌憎平清盛,藤原基房及其他嫉恨平氏一族之人乘虚而入,行迹完全显现。平清盛不堪郁愤,便以兵威相迫,威吓朝廷,说要奉中宫、东宫退居西国。高仓院无奈,只得派遣御使前往平清盛处,认可平清盛对藤原基房等人的处置,以平息平清盛的怒气。于是,朝中政权脱离了后白河上皇的控制,转而落入高仓院手中。后来平氏一门在西海沉没,也算是践行了平清盛的这句话,绝不是平宗盛一人的责任。
如上文所述,平清盛用计胁迫朝廷,终于如愿以偿。在那之后的状况,《玉海》记载:
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十六日,(中略)(藤原)定能卿来云,院边之事,如只今者无闻事,于世间沙汰被谈示了。昨日,自院(后白河)以法师静贤(信西之子)为御使,被陈子细[82],云云,其后颇事似和气。
关于藤原基房,《玉海》后面继续记载:
抑此关白(藤原基房)之时,家贻瑕瑾,职付大疵,于乱代者,天子之位,摄箓之臣,太以无益云云。(中略)
治承三年(1179年)十一月十八日,(中略)(小槻)隆职注送闻书,解官辈三十九人,(中略)关白(藤原基房)(中略)被任太宰权帅,有宣命,云云。又太政大臣(藤原)师长解官,被追越关外了云云。(中略)
天皇(高仓院)诏旨敕大命于亲王诸王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众闻食宣,从一位藤原朝臣基房(藤原基房),坐事退给太宰权帅,敕天下人闻此旨以见惩,众闻食宣。治承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自从藤原氏创立关白之职以来,代代荣华,几乎已成共识。而藤原基房竟然沦落至此,藤原兼实心中的愤慨也可想而知。世人也开始对平清盛的霸道感到不满,平氏的衰兆便在此时开始显露。
平清盛大约也是忌惮人心,所以向高仓院请求免除了三十九人的官职,然后请求高仓院任命自己的女婿藤原基通为关白,其余官员全部由自家亲近之人担任。根据《公卿补任》等可以看到,当时平氏一门没有一个人不升迁。而藤原基通作为藤原氏的家督,按照藤原氏的家规继承了朱器、台盘,以及历代文书和庄园等。
藤原基通的叔父藤原兼实,作为法性寺大臣藤原忠通的第三子,官居右大臣从一位,年龄是三十二岁。按照藤原氏惯例,原本应该是由他继承藤原氏家督之位。而侄儿藤原基通,虽说是嫡流,但官位更低,年龄也更小,却越过藤原兼实成为关白及藤原氏家督。所以,平清盛为了抚慰藤原兼实,特地嘱托他“扶持”藤原基通,其实也是暗中将关白的实权交到了藤原兼实手上。不仅如此,平清盛还越级提拔藤原兼实十二岁的儿子藤原良通,将他从二位右中将升为中纳言右大将,以换取藤原兼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