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天皇登基及垂拱仰成之诏

五、光孝天皇登基及垂拱仰成之诏

藤原基经扶持时康亲王即位,即光孝天皇。《日本三代实录》记载:

第五十八代光孝天皇,讳时康,仁明天皇之第三子也。母赠皇太后藤原氏(泽子),赠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总继朝臣之女焉。(中略)天长八年(831年),生(光孝)天皇于东京六条第。(光孝)天皇少而聪明,好读经史。容止闲雅,谦恭和润,慈仁宽旷,亲爱九族。性多风流,尤长人事。仁寿太皇太后[7]甚亲重之。每有游览宴会之事,(仁寿太皇)太后必请令为之主矣。嘉祥二年(849年),渤海国入觐,大使王文矩,望见(光孝)天皇在诸亲王中拜起之仪,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之相,其登天位必矣。后有善相者藤原仲直,其弟(藤原)宗直,侍奉藩宫。(藤原)仲直戒之曰:君王骨法,当为天子。汝勉事君王焉。

光孝天皇

元庆八年(884年)二月四日乙未,太上天皇(阳成)迁御二条院,逊帝位焉。于时,(光孝)天皇在东二条宫。亲王公卿,奉天子玺绶、神镜、宝剑等。(光孝)天皇再三辞让,曾不肯受。二品行兵部卿本康亲王(光孝天皇的御弟),起座跪奏言:“历数攸在,讴歌是归。昔者,汉文三让(汉高帝死后,吕后当权。陈平、周勃等消灭吕氏之后,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先向西面三次辞让,坐上宝座之后,又向南面再次辞让,然后才即位,成为孝文帝)虽高,犹当大横之繇[8],遂应代邸之迎。伏愿陛下在此乐推,幸听于群臣矣。”是夜,亲王公卿,侍宿于行在所。

元庆八年(884年)二月五日丙申,亲王公卿引文武百官,奉迎(光孝)天皇。即日,鸾舆入御东宫。亲王公卿扈从。(光孝)天皇将出宫,未御鸾舆之前,太政大臣(藤原基经)诣宫,奏闻起居。解却太上天皇(阳成)敕赐之剑,腰底既空。兵部卿本康亲王、左大臣源朝臣融(即源融)、先侍犹带剑。乍惊相视,各自解之。(光孝)天皇即时敕赐三人带剑。

(大意)元庆八年(884年)二月二十三日,光孝天皇于大极殿即位。

元庆八年(884年)六月四日,光孝天皇下诏,藤原基经自今日起坐太政官厅,领行万政。入则辅佐朕躬,出则总领百官。臣下应奏之事,君王应下之令,必先谘禀。朕将垂拱而治。

这也成为放任关白独揽大权的起点。

《日本三代实录》元庆八年(884年)六月十日条记载:

(大意)(光孝)天皇驾临紫宸殿,神官上奏所卜天皇御体之事。承和以后,已经停了这个仪式。从这天起,重新恢复旧制。左大臣源融,自贞观十八年(阳成天皇登基那年,876年)冬起,就闭门不出,从今日(元庆八年即884年六月十日)起,开始至太政官厅视事。

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出光孝天皇对于旧制的尊崇。同时能看到,藤原基经与源融之间的嫌隙应该已经化解。

同年,即元庆八年(88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期间,朝廷十分盛大地举办了大尝会,虽然没有仁明天皇那次那么盛大,但超过了后世的规模。

次年,即元庆九年(885年)二月,改元为仁和。

《大镜》“光孝天皇”条记载:

光孝天皇(中略)承和十三年(846年)正月七日获封四品,时年十六岁。

嘉祥三年(850年)庚午五月,升任中务卿,时年二十岁。

仁寿元年(851年)辛未十一月十一日,晋升至三品,时年二十二岁。

贞观六年(864年)甲申正月十六日,兼任上野大守,时年三十四岁。

贞观八年(866年)丙戌正月十三日,任太宰帅,时年三十六岁。

贞观十二年(870年)庚寅二月七日,升至二品,时年四十岁。

贞观十八年(876年)丙申十二月二十六日,升任式部卿,时年四十六岁。

元庆六年(882年)壬寅正月七日,升至一品,时年五十二岁。

元庆八年(884年)甲辰二月四日,即位为天皇,时年五十四岁。

藤原基经为什么会从诸位亲王之中,迎立时康亲王为天皇呢?《大镜》“藤原基经”条中有记载:

藤原基经的母亲,与小松帝(光孝天皇)的母亲,是同母的姐妹。所以藤原基经与小松帝(光孝天皇)从小就关系亲密。

当时藤原良房举办的宴席,亲王们都会参加,所以当时的光孝天皇也会参加。雉足(又名“雉子盛”),是当时的宴席中一道必上的大菜。有一次,上菜的人不知道怎么,把要端给主宾(贵客)的雉足打翻了,慌忙之中将陪客光孝天皇面前的雉足端给了主宾(贵客)。也不知道光孝天皇是怎么想的,他悄悄地熄灭了自己桌前的烛火。当时藤原基经地位还不高,他坐在末席看见了光孝天皇的举动,心中大感钦佩。

在决定让阳成天皇退位时,朝中大臣一同进行评议。左大臣源融,原本也是皇子,希望由自己继任天皇之位,他说:“若论皇室血统,我也是比较近的。”然而,藤原基经回答道:“虽然您也是皇室血统,但您已经被赐为源姓,降为臣籍,不再是皇族了,无法即位了。”(中略)

于是,藤原基经决定,由光孝天皇即位。后来,光孝天皇的血脉流传了下去。藤原基经的子孙也代代相传,作为皇室的后盾,忠心辅佐。(后略)

《世继物语》记载:

小松帝(光孝天皇)即位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称作小松亲王,过着低调简朴的生活。(中略)阳成院(阳成天皇)即位以后,行事乖张,令人费解。(中略)关白昭宣公(藤原基经)叹息道:“没有办法了!只能将他废了!”于是,开始从亲王和被赐姓源氏的皇室子孙中挑选适合继任天皇的人选。亲王们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纷纷争相自我表现。然而,昭宣公(藤原基经)都觉得不太满意,于是,打算去拜见小松亲王。

昭宣公(藤原基经)到了小松亲王府邸,下人回禀:“我去通报,请您稍候。”不久就将昭宣公(藤原基经)迎了进去。小松亲王并没有马上出来,正在昭宣公(藤原基经)觉得“嗯,这才是高贵的人应有的样子”的时候,小松亲王走了出来。他身穿常服,用淡然自若的神态开口询问道:“不知大人何事造访?”昭宣公(藤原基经)觉得这位亲王举止闲雅,身姿卓然,适合继任天皇,于是,开口说了来意。小松亲王问道:“不知时间定在何时?”昭宣公(藤原基经)回答:“事不宜迟,就定在后天。”说完就告辞了。

可见藤原基经挑选皇子,也是十分慎重的。不过,藤原基经奉迎时康亲王为天皇,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上文所说的时康亲王的“贤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与时康亲王的姻亲关系。

光孝天皇从潜邸[9]进宫时的状况,《大镜》记载:

小松帝(光孝天皇)还是亲王时的住所,大家都知道。我父母当时住在大炊御门大路以北,町尻小路以西,就在时康亲王府附近。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附近玩,那儿门庭冷落,十分闲静。我九岁那年(元庆八年,即884年)二月三日,正好是甲午,是最适合参拜的日子,每年这时候,百姓们都会涌到稻荷神社去参拜,我也跟随父亲前往稻荷神社参拜。(中略)当时我年纪尚幼,没法当天返回。(中略)第二天我回家途中,沿着东洞院大路往北走时,发现人们如潮水一般沿着大炊御门大路往西边涌去,心中觉得奇怪。待我走到家附近时,这里更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中略)我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看见小野宫附近停着许多华美的车马,站着许多身着华服的贵族,我大感诧异,于是,向路人询问:“发生什么事了?发生什么事了?”

有人回答我:“式部卿亲王(时康亲王)要去当天皇啦!大殿大人(藤原基经)带着群臣来参见天皇呢!”

这一段场景描写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