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禁诸国僧徒滥恶及宿卫舍人凶暴事

一、请禁诸国僧徒滥恶及宿卫舍人凶暴事

(前略)去延喜元年(901年)官符,已禁权贵之规锢山川,势家之侵夺田地。(中略)但犹凶暴邪恶者,恶僧与宿卫也。伏以诸寺年分及临时得度者,一年之内,或及二三百人也。就中半分以上,皆是邪滥之辈也。又诸国百姓,逃课役,逋租调者,私自落发,猥着法服。如此之辈,积年渐多。天下人民,三分之二,皆是秃首者也。此皆家蓄妻子,口啖腥膻,形似沙门,心如屠儿。况其尤甚者,聚为群盗,窃铸钱货。(中略)前年攻围安艺守藤原时善,劫略纪伊守橘公廉者,皆是滥恶之僧,为其魁帅也。(中略)又六卫府舍人,皆须每月结番,晓夕警备。当番陪侍兵栏,他番休宁京洛(东西带刀町,此其住所也)。若有机急者,又须当番、他番具勤防卫。而今件等舍人,皆散落诸国。或在千里邮驿之外,百日行程之境,岂得门籍编名,宿卫分番乎。(后略)

(以下“重请修复播磨国鱼住泊事”条省略)

延喜十四年(914年)四月二十八日

从四位上行式部大辅臣三善朝臣清行(即三善清行)上奏

品读以上文章,就如同目睹当时的世态一般。在佛法昌隆的时候,肆无忌惮地直指其弊,敲响警钟;明知六卫舍人出身公卿贵族之家,背后必然有家族的庇护,依然敢于揭露其缺勤宿卫、远遁他乡的渎职行为。这在当时,一般人是不敢言及的,可见这封《意见封事》,必然倾注了三善清行满腔的热血,不过,他应该还是有所控制的。

然而,这样的建议,似乎并没有得到采用施行。三善清行所说的弊病,不仅没有任何一项得到匡正,反倒愈演愈烈。想来应该是醍醐天皇不久之后就驾崩了的缘故。

醍醐天皇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今昔物语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延喜年间,一天晚上,醍醐天皇在清凉殿的寝殿中,将一名藏人召到御前吩咐道:“东南方有个女人在哭泣,你速去将她找来。”

这位藏人马上命杂役点起火把,出门寻找。找遍了后宫,没有找到。又找遍了前朝的朝堂,依然没有找到。于是,藏人返回清凉殿向醍醐天皇回奏。

醍醐天皇回复:“那就出宫去找。”

于是,这位藏人从马寮借了御马,命杂役在前面拿着火把,出宫来到京城中。(中略)藏人朝城中清凉殿的东南方向走,一路寂静,悄无人声,一直走到九条堀河边,才听见一个小屋里传来女子哭泣的声音。

于是,藏人命杂役回宫向醍醐天皇禀报。不久,杂役返回说:“天皇下令,将这名女子绑回宫去。”于是,藏人进入女子家中,要将女子绑走。女子哭嚎不止:“今夜,我家来了强盗,杀害了我的夫君,我才伤心痛哭。”然而,天皇有令,不可违逆,所以藏人还是将她绑回了宫中,向醍醐天皇复命。

醍醐天皇说:“此女身犯大罪,她的痛哭并非出自本心,只是想掩盖罪行。速速审问清楚,将她论罪处刑。”

于是,检非违使将女子带出宫审讯。(中略)后来女子招认:她与人私通,合谋杀死了亲夫。为了掩人耳目,她才故意悲痛大哭。

检非违使审问清楚之后,回宫向天皇禀报。醍醐天皇说:“果然如此!我正是听到她的哭声并非出自本心,所以才让你们把她找出来。现在去将她的奸夫绑来,一同问罪。”(中略)

世人听说此事,纷纷议论:“天皇果然不是凡人!”(后略)

虽然传说故事不足为信,但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佐证,让读者感受到醍醐天皇聪明过人、勤于政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