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赦免小野篁

二、赦免小野篁

承和七年(840年)六月,小野篁获得赦免。《续日本后纪》记载:

承和七年(840年)七月辛酉,十七日,流人小野篁入京,被黄衣以拜谢。

《水镜》记载:

(承和)七年(840年)六月,小野篁被召回,尚无官位,着黄色上衣入京。

从中可以略知当时对于服饰颜色的规定。

据说,小野篁被发配到隐岐的途中,赋了一首七十韵《谪行吟》。《谪行吟》文辞秀丽,众人传唱,最终传到仁明天皇耳中。《续日本后纪》承和八年(841年)闰九月记载:

授无位小野朝臣篁(即小野篁)正五位下,下诏曰:(小野)篁虽期奉国,犹悔失晨,朕顾惟旧,且爱文才,故降优赏,殊复本位。

虽然史书这么记载,但小野篁能够被赦免回京,应该不仅仅因为文才出众,可能也因为有人暗中为他求情。当时,小野篁的妻室是右大臣藤原三守的女儿。藤原三守的夫人则是橘清友的女儿、嵯峨皇后的妹妹,也就是天皇的外戚。藤原三守的妹妹藤原美都子也是嵯峨太上天皇的尚侍。这些人应该都替小野篁在仁明天皇或嵯峨太上天皇面前求过情。

另外,小野篁求娶藤原三守之女的文章,被收录在《本朝文粹》之中。本书摘抄全文如下,以供读者参详。该书用“野相公”称呼小野篁,可知他后来升到了参议左大辨之职,所以才会得到这个称呼。《本朝文粹》中《奉右大臣(藤原三守)书》一文如下:

学生小野篁诚恐诚惶谨言:窃以仁山受尘,滔汉之势宴峙;智水容露,灌浴之润良流。是以尼公(孔子)结好于缧绁之生,吕公附嫔于驿亭之士。刚柔之位,不可得失。配偶之道,其来尚矣。传承,贤第十二娘,四德无双,六行不欠,所谓君子之好仇,良人之高媛者也。篁,才非马卿,弹琴未能;身非凤史,吹箫犹拙。独对寒窗,恨日月之易过;孤卧冷席,叹长夜之不曙。幸愿蒙府君之恩许,共同穴偕老之义,不堪宵蛾拂烛之谜,敢切朝藿向曦之务。

篁诚惶诚恐谨言

这样的言辞,即便在现在看来,也算十分唐突了。然而,小野篁甚至敢赋《西道谣》讥讽遣唐使一事,所以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不足为奇。《宇治拾遗物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嵯峨天皇在位时,有一个叫小野篁的人。当时,有人在皇宫内立了一块牌子,写着“无恶善”三个字。

嵯峨天皇对小野篁说:“你来念念看。”

小野篁回答道:“臣虽会念,但这句话大不敬,臣不敢念。”

嵯峨天皇依然说:“总之你先念念看。”

小野篁说:“这几个字念作‘无峨(嵯峨天皇的峨与恶同音)善’,意思是诅咒天皇您。”

嵯峨天皇说:“既然你能读出来,那么写这块牌子的人,除了你还能有谁呢?”

小野篁说:“如果是我写的,那么我就算知道怎么读,也不会老老实实读出来啊!”

嵯峨天皇说:“你的意思是说,不管谁写的,只要是文字,你就都会读?”

小野篁说:“正是。”

于是,嵯峨天皇写了十二个片假名“子”(ね)字[11]让小野篁读。

小野篁开口读道:“猫之子为子猫,狮子之子为子狮子。”

嵯峨天皇闻言,面露笑容,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或许是后人的附会,不过,前半段的“无恶善”却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因此也能佐证小野篁确实是个有话直说的人。

不过,宫中会出现“无恶(峨)善”几个字,恐怕也是嵯峨天皇退位后依然参与朝政,导致了一部分人内心暗暗不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