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基经的恩宠
如前文所述,藤原基经由于拥立之功,所以受到了光孝天皇的特别优待。优待的程度,在历朝历代中,都是罕见的。元庆八年(884年)七月八日,藤原基经请辞摄政之位时,光孝天皇回答:
一日不见如三秋,故望其日日入朝;一事不询如蒙面,故命其事事谘问。
《扶桑略纪》宽平二年(890年)二月十三日“藤原仲平殿上元服”的记事中记载:
先帝(光孝天皇)言:“我曾久居藩府,因太政大臣(藤原基经)扶持,有幸得登皇极。枯木再荣,是谁之德欤?”而朕(宇多天皇)有两位兄长,虽有先帝(光孝天皇)的嘱托,但若没有大臣(藤原基经)的教导,朕(宇多天皇)又如何能安坐宝位直至今日?
由此可见两位天皇与藤原基经的关系何其亲厚。
《日本三代实录》记载:
(大意)仁和元年(885年)四月二十日,光孝天皇下令延历寺东西院、崇福寺、梵释寺、元兴寺五大寺,各请十僧,读《大般若经》五日,贺太政大臣(藤原基经)五十大寿,兼祝长寿。
仁和元年(88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光孝天皇于内殿赐宴,贺太政大臣(藤原基经)满五十岁。“(原文)杯案精华,丝竹间奏,促席谈饮,通夜尽欢。赠赉左右马寮善马五匹、夏冬衣裳五袭、卧具屏风等有数。”
此外,又赠度僧五十人,以备修善祝寿也。
为大臣贺寿而赐度僧侣,算得上极大的恩宠了。而那些僧人今后的职责,就是终日为藤原基经的生前和后世祈福修行。在当时迷信深重的社会中,这是极其尊崇的礼遇。
次年,即仁和二年(886年)正月二日,《日本三代实录》还记载:
(大意)光孝天皇将藤原基经的长子藤原时平召至仁寿殿,加元服,光孝天皇亲自为其取冠、加冠。藤原时平当时才十六岁,他元服所用的冠巾等,全都是御赐之物,同时还被赐正五位下。光孝天皇御笔亲书授予位阶的文书。公卿大夫来到太政大臣(藤原基经)的直庐祝贺,群臣宴饮奏乐欢庆。
“殿上元服”这样的礼遇,即便对皇子皇孙来说,都是极其难得的,更何况是人臣之子。后来,宇多天皇时,宽平二年(890年),藤原基经的次子藤原仲平,也得到了殿上元服的待遇,从此形成了惯例:凡是藤原家关白之子,都在殿上举行元服仪式,并由天皇御赐冠服——直到明治维新之前,摄关五家[10]一直都是如此。
《日本三代实录》仁和二年(886年)正月二十日记载:

藤原时平
(大意)藤原基经为庆贺藤原时平加冠拜爵,进献美酒佳肴,置于仁寿殿东庭。所贡物品,金银华美,丝竹备奏。清和上皇第八皇子贞数亲王及四位以上之子儿童十余人,奏乐起舞,群臣欢洽,通宵欢饮。宴毕之后,光孝天皇赐藤原时平御衣一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