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白河上皇及源义仲
关于平氏西逃之后的状况,《愚管抄》记载:
当时(平氏撤离期间),京中一片混乱,似乎是平氏源氏在相互争斗,后来传闻“平氏已经全部撤出,完全不用担心了”。于是,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二十六日(应为二十七日)清晨,后白河法皇离开比叡山回到京中。之前屯兵近江的武田军(应为源行家)率先前来拜见后白河法皇。寿永二年(1183年)七月二十八日,源义仲入京[109],被赐居住在六条堀川附近八条院女房伯耆尼的宅中。
《玉海》寿永二年(1183年)八月十日条记载:
源氏等恶行不止,天下忽欲亡,可悲。
可见当时源氏横行无忌。
寿永二年(1183年)八月十一日,后白河上皇下诏,封源义仲为从五位下左马头兼越后守,源行家为从五位下备后守。然而,这二人并不满足,强烈申诉。于是,后白河上皇重新下诏,封源义仲为伊予守,后又将他的官阶提升至从五位上,并加封源行家为备前守。然而,二人依然不满足。
当时,安德天皇被平氏带离了京城,京中皇位空虚。关于新帝即位的问题,源义仲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导致他愈加不满,最终发展成肆意凌虐京城。《愚管抄》记载:
安德天皇携神玺、宝剑、神镜逃往西国,京中皇位空虚。朝臣就要不要拥立新帝的问题进行了一番争议。有人认为:京中还有后白河法皇,所以等到确认安德天皇的安危之后再立新帝也不迟。
当时,后白河法皇召集左右大臣(藤原经宗及藤原兼实)、松殿入道(藤原基房)等商议此事,由于右大臣所说的合理又细致,所以最后采纳了右大臣(藤原兼实)的意见——先扶持新皇登基,以稳定政局。
新皇的候选人,也就是高仓上皇的三位皇子。其中,守贞亲王一直由六波罗的二位尼(平清盛之妻平时子)抚养,当时已经被平氏带离了京城,另外两位皇子则依然留在京城。后白河法皇召见三皇子(惟明亲王)与四皇子(尊成亲王)。四皇子(尊成亲王)仪态大方,毫不怯场,见到后白河法皇也是一脸微笑。阴阳师占卜的结果也是四皇子更好。于是,寿永二年(1183年)八月二十日,四皇子(后鸟羽院)即位。
由于这次新皇即位的一切都是从未有过的状况,所以后白河法皇凡事都会和众大臣商议,特别是右大臣(藤原兼实)。新皇(后鸟羽院)即位,从此开始了新的王朝时代。
然而,源义仲认为,此次平氏败亡,起因是高仓宫亲王的令旨。所以源义仲再三奏请,让高仓宫亲王的皇子(北陆宫亲王)即位。但后白河上皇认为,连高仓宫亲王本人都没有成为天皇,更何况他的皇子,就没有采纳。
源义仲无法理解这个逻辑,对后白河天皇充满怨恨,因此在京中肆意乱行。于是,后白河上皇暗中派太政厅官员为御使,催促源赖朝尽快进京。源义仲听说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越发肆意扰乱京城,如同盗贼一般。《玉海》寿永二年(1183年)记载:
寿永二年(1183年)九月五日,今日京中物取今一重倍增,一尘之物,不能持出途中。(中略)义仲,院御领以下押并领,日日倍增。凡缁素贵贱,无不拭泪,所凭只(源)赖朝之上洛云云。
可见当时源义仲行为恶劣的程度。
然而,朝廷试图抚慰源义仲,希望他能停止暴行,结果却无济于事。《玉海》寿永二年(1183年)九月二十二日条记载:
以法印静贤,申通(源)义仲,(中略)(源)义仲申条云:“(中略)奉怨君事二个条。其一,被召上(源)赖朝事,虽申不可然之由,无御承引,犹以被召遣了。其二,东海、东山、北陆等之国国所被下之宣旨云,若有不随此宣旨之辈,随(源)赖朝命可追讨云云。此状为(源)义仲生涯之遗恨也,云云。”
在源义仲看来,自己是奉高仓宫亲王的令起兵,率先攻入京城,并拥护高仓宫亲王之子,将平氏逐出京城,自然是首功。如果高仓宫亲王之子能够继承皇位,那么自己作为首席辅政大臣,便能如当年的平氏一般执掌天下。没想到,自己没有得到嘉奖,反倒是源赖朝更受推崇。而在决定继任天皇人选一事中,自己的意见也没有被采纳,可谓“劳而无功”。所以他才想通过武力威慑达到目的。
然而,后白河上皇已经忍无可忍,最终决定下旨讨伐源义仲,虽说是出于无奈,但多少算是被左右群小所误。《愚管抄》记载:
这时,率先攻入京城的源义仲,已经完全将源赖朝视为仇敌。而平氏虽然已经逃往九州,但在伺机返回京城。(中略)然而,后白河法皇身边的北面武士友康(左兵尉藤原知康)、公友(左兵尉藤原公知)等人,一心想确立武士之世,并认为源赖朝才是最理想的武士形象,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源赖朝身上,只希望他能早日进京。他们不知道源义仲会做出什么举动,于是打算把后白河法皇居住的法住寺御所像城池一般防卫起来,并召集源氏武士、延历寺和圆城寺的僧众前来护驾。于是,天台座主明云也带着比叡山的恶僧们迅速赶来。

樋口次郎兼光
源义仲则想着先下手为强,由山田[110]、樋口(次郎兼光)、楯(六郎亲忠)、根井(行亲)四员大将,率领总兵力一千人中的五百人,于寿永二年(1183年)十一月十九日,攻往法住寺御所。源义仲一方有一名人称三郎先生[111]的源氏武士,虽然源义仲与朝廷为敌的立场导致许多人离他而去,但这位三郎先生(源义广)依然坚定地跟随源义仲一方行动,带领武士进攻驻守最胜光院[112]的天台座主明云的部队。一阵乱箭射击过后,僧兵全都落荒而逃。御所内的公卿、贵族、亲王等,全都被源氏武者擒获。公卿之中,美浓守信行被当场杀害,其余贵族并没有人被杀。(中略)后白河法皇打算移驾至清净光院时,被源义仲的部将截获并带往六条西洞院源义仲住所附近的信成府邸。(中略)
另一边,天台座主明云和圆城寺人称八条宫亲王的后白河法皇皇子(圆惠法亲王)在混战中身亡。明云的首级在西洞院河边被发现,被延历寺显真接收。据最后跟在明云身边的人说:“明云座主听说自己负责的防线被攻破时,正在法皇御所护驾。他当时身着长绢的法衣,身披香[113]的袈裟,(中略)骑着马,带着少许随从,经莲华王院以西的土墙往南逃去。然而,突然间箭如雨下,一支箭穿过马鞍后方隆起的部分射到了座主的腰上,把箭拔出来时,血流如注。土墙南边有一块为了灌溉农田而储水的地方,明云座主就在那儿从马上翻落了下来。(中略)明云座主的弟子——承仁法亲王,也就是后来的梶井宫亲王,(中略)当时才十五六岁,自报家门道‘我是亲王’,结果被生擒,然后被带到武士家中,让他坐在大木箱上。”
至于八条宫亲王,则是由于随从的误判,让他脱掉了法衣袈裟,披上藏青色的单衣,结果源氏武者冲着他就砍过来。据说当时八条宫亲王身边一个名叫少将房的僧人,(中略)张开双臂护住亲王,结果被冲过来的源氏武者斩断了手臂。(中略)
源义仲将松殿基房(藤原基房)的儿子——十二岁的中纳言藤原师家[114]升为内大臣,并任命他为摄政和藤原氏家督。由于当时大臣之位并没有空缺,于是,源义仲就对藤原实定说暂借大臣之位,强行完成了这次任命。因此,藤原师家又得到了一个戏称——“借来的大臣”,而朝中政务则由他的父亲松殿基房(藤原基房)执掌。松殿基房(藤原基房)当初被平家剥夺了摄政之职,却在此时暂时地恢复了权力。(后略)
《玉海》寿永二年(1183年)记载:
寿永二年(1183年)十二月十九日,及申刻官军败绩,奉取法皇(后白河)了。(源)义仲等欢喜无限,即奉渡法皇(后白河)于五条东洞院摄政亭了。武士之外不入,公卿侍臣之中矢死伤者十余人。(中略)
寿永二年(1183年)十二月二十日,传闻座主明云,合战之日,于其场被切杀了,八条圆惠法亲王,于华山寺边被讨取了。又权中纳言(藤原)赖实,着白衣折乌帽子等,逃去之间,武士等不知其为卿相,欲斫其颈,虽自称其名,然武士以其衣裳之体,寻常之人,伪称贵种也,犹可打首之由,各令沙汰之间,下人之中有见知之者,称贵种之由,仍忽免死。(中略)
寿永二年(1183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传闻内大臣(藤原实定)非解官,借用云云。凡欠官三也,所谓罢阙、转任、辞退也。借官于当人,禅门(藤原基房)之计,可悲也。
寿永二年(11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传闻借大臣事,天下鼓骚,禅门(藤原基房)颇有耻色,云云。
《皇帝纪抄》寿永二年(1183年)记载:
寿永二年(1183年)十一月十八日,夜半依(源)义仲谋叛之闻,行幸法性寺殿(法皇御同宿)。
寿永二年(1183年)十一月十九日,左马头(源)义仲(号木曾)寄战法皇(后白河)御所,并烧拂了,上下诸人裸形逃散,其中圆惠法亲王、天台座主明云僧正、越前守信行、前近江守高阶重章、主水正清原近业等,被斩首了。其外死者太多,奉取法皇(后白河),奉渡五条殿下御所禁闭。主上(后鸟羽院)御车,奉渡闲院内里,此事院中人人相议,可追讨(源)义仲之由,结构之故云云。
寿永二年(118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大纳言(藤原)师家任内大臣,即为摄政(十二岁),当时内大臣(藤原实定)解官欤,但暂被借用云云。入道关白(松殿基房)令移住五条殿给,偏摄行万机。
寿永二年(1183年)十二月十三日,权僧正俊尧,超昌云、全玄,补天台座主,是即(源)义仲引级也,世人号“木曾座主”。
以上就是源义仲在京中的暴行。
此前,源行家奉命追讨平氏。寿永二年(1183年)十一月,源行家在播磨国被平教盛、平重衡所破。《皇帝纪抄》等记载:
(源)行家才存命逃去了。
由此可知当时的败绩。
至于源义仲,出则不敌平氏,入则受制于源赖朝,不出不入则必有一战,然而,战也毫无胜算。他左思右想,却无计可施,只能自暴自弃,肆意乱为。最终,他决定与平氏和解,共同对抗源赖朝。然而,平氏回复:“可以来降,拒绝讲和。”于是,源义仲越发进退维谷,暴行也再次升级。朝廷无奈,只得暂时隐忍,并给他优厚待遇,希望能暂时缓和他的暴戾。
次年(寿永三年,即1184年)正月十日,源义仲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更加有恃无恐。《玉海》等甚至记载:“皇威堕地,日月无光。”
至此,朝廷的官职制度,乃至仪则典籍,几乎全废;皇家陵园与平安盛京,半数化为焦土,几乎无法恢复。这也导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天皇只能居住在“坊间大内”。与此同时,左右京也走向衰微,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盛况。
附言:关于源义仲的败亡及源平的兴废,还有一些应该讲述的内容。不过,这些都与《镰仓时代》相关,所以为避免重复,本书就此搁笔。
【注释】
[1]引羽,指射箭。首丘,指狐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有射箭这件事,但没有确认狐狸死亡。
[2]圆宗寺二会,指法华会和最胜会。
[3]空舟,指退位的天皇。
[4]江侍从,平安中期女诗人,大江匡衡与赤染卫门之女,曾侍奉过藤原妍子,后侍奉阳明门院。
[5]故人,此处指宇多天皇。宇多天皇曾临幸大井川(大堰川)。纪贯之也留下著名的《大堰川行幸和歌序》。
[6]《和汉朗咏集》中收录的李嘉祐的诗句:“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7]出自《今镜》。
[8]此处时间记载有误,敦文亲王是承历元年(1077年)去世的。
[9]第一皇子早逝。——原注
[10]赞岐院,即崇德院。
[11]宣旨,天皇的圣旨。
[12]官符,太政官签署的公文。
[13]院宣,太上天皇的圣旨。
[14]厅御下文,太上天皇直属行政机构签署的公文。
[15]院中藏人,太上天皇近臣。
[16]一说清原家衡是清原武则孙。——原注
[17]嗷诉,哀诉,悲伤地诉说。
[18]不输田,即不输租田,指日本律令制下,不用向国家缴纳田租的田。一般是寺田、神田等神属领地,以及位田、功田等皇族、贵族的世袭封地。
[19]贺茂上下社,即贺茂别雷神社(上贺茂神社)和贺茂御祖神社(下贺茂神社,又称下鸭神社),合称为贺茂神社。
[20]据说许多神乐笛曲都是堀河院所作。——原注
[21]平栋仲之女。——原注
[22]筑前守高阶成顺之女。
[23]后朱雀院皇女祐子内亲王。——原注
[24]堀河院女御的侍女。
[25]肥后守藤原定成之女。——原注
[26]摄津入道藤原实宪之女。
[27]收录在《群书类丛》中。——原注
[28]收录在《群书类丛》中。——原注
[29]春秋二十八,四位下也。——原注
[30]种花人,指父帝后三条院。
[31]内览,原意是文书上呈天皇之前,先由这位官员概览。由于藤原师通去世时,其嫡子藤原忠实资历尚浅,还没有出任关白的资格,所以就暂时担任内览。
[32]藤原公实之女藤原璋子。——原注
[33]天庆之乱,即“将门、纯友之乱”。
[34]《古今和歌集》春歌上,第二十七首,作者僧正遍昭。全诗如下:“新芽发翠绿,柳犹纺丝垂枝上。白露似玉珠,露凝柳叶丝串玉,婀娜春柳好风光。”
[35]《古今和歌集》春歌上,第四十四首,作者伊势。全诗如下:“经年累月间,水镜映花似有云,不似惹尘埃。花落水中零波上,能谓落尘云镜乎。”
[36]《新古今和歌集》春歌第七十八首,作者壬生忠见。
[37]杂色,官职名,是负责杂务的下层官员。
[38]婴儿二十个月大左右,始食荤腥,会举行仪式。
[39]此处与史实有出入,重仁亲王应该是被送往鸟羽上皇宠妃美福门院处抚养。不过,大贰局人脉宽广,不仅深得待贤门院信任,而且也深得美福门院信任,所以被美福门院任命为重仁亲王的乳母。
[40]因明,古印度逻辑学。
[41]筚篥,竹制吹奏型乐器。源自古代龟兹,由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是宫廷雅乐的一种。
[42]鸟羽院在位期间,掌权的是白河上皇,所以是由于白河上皇的恩宠。
[43]这首和歌后来被收入《金叶和歌集》。——原注
[44]崇德院在位期间,掌权的是鸟羽上皇。所以他讨好的是鸟羽上皇,进献得长寿院,却是在崇德院在位期间得以上殿议事。
[45]《今镜》写作第四皇子,是把崇德院除外。还有一书写作第八皇子,是把皇女也计算在内。——原注
[46]藤原通宪后来出家,法号信西。——原注
[47]保元元年(1156年)七月二日。——原注
[48]我,《愚管抄》作者慈圆,即藤原忠通之子。
[49]五部大乘经,指《法华经》《严华经》《涅槃经》《大集经》和《大品般若经》。
[50]即平氏没落那年。——原注
[51]《玉海》,又名《玉叶》。——原注
[52]末法之世,佛教中认为,世界将先后经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代。其中,末法是远离佛祖在世的时代,所以佛法教义的影响越来越弱,再也没有人能领悟真正的佛法。一般认为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日本的《末法灯明记》认为永承七年(1052年)开始进入末法时代。
[53]御宴的舞蹈,指的是雅乐,带有祭祀、祝祷等宗教意味,所以可以由寺庙的童子替代。王公贵族也会在正式场合献舞,这也是地位和能力的展示。
[54]一身阿阇梨,皇族及摄关家子弟特许的封号。——原注
[55]大殿,对引退的摄政或关白的尊称。——原注
[56]后来被封为从二位,出家后被称为二位尼。——原注
[57]桓武天皇皇子。——原注
[58]周防内侍、祐子内亲王侍女纪伊都是出自这一支。——原注
[59]高仓院生母建春门院。——原注
[60]大内非藏人,宫中杂务官。
[61]玄象,仁明天皇时期唐朝传来的琵琶名器。
[62]铃鹿,宫中代代相传的和琴名器。
[63]大刀契,大刀和鱼形的符契,仅次于三种神器的天皇代代相传的宝物。
[64]由此可见当时藤原信赖和源义朝的狼狈。——原注
[65]狱门官,字面是官职名,其实指悬首示众,语义双关。“非宜”的“宜”是“义朝”的“义”的谐音。这首和歌运用了双关和谐音的表现手法,将源义朝被悬首示众开玩笑说成兼任了官职,十分诙谐,被认为是一首制作巧妙的和歌。
[66]《平家物语》等小说中,说平清盛修建值宿所,是为了让手下的少年暗探在京中搜捕非议平氏之人。——原注
[67]莲华王院,即现在的京都三十三间堂。
[68]在《平家物语》等小说中,平时忠曾口出狂言,说:“平氏之外,皆非人也。”的片段,应该就是从这段记录加工而来。——原注
[69]《广显王记》记载为致远法师之女。——原注
[70]《玉海》中也有同样记载。——原注
[71]北政所,原指三位以上公卿的正室(正妻)。后来特指获得皇室册封的摄政、关白的正室(正妻)。
[72]女车在路上遇到贵人,可免于下车行礼。——原注
[73]已讲、内供、阿阇梨被称为有职。——原注
[74]猿乐,日本古代传统艺能,主要是动作模仿的滑稽戏或者歌舞之类。
[75]白旗,此处指源氏的军旗。
[76]一书记载为平重盛,有误。——原注
[77]中山忠亲日记。——原注
[78]或为“苏”。——原注
[79]藤原基通的政所是高仓院中宫平德子的妹妹平完子。——原注
[80]故入道内大臣知行国,(平)维盛朝臣传之。——原注
[81]可见白河上皇也收取了一部分白川殿夫人的领地。——原注
[82]向平清盛传旨。——原注
[83]藤原范季之女高阶荣子。——原注
[84]院政,上皇主理朝政。
[85]入道神祇伯显广王三女。——原注
[86]前大纳言藤原邦纲卿女。——原注
[87]以仁王,即高仓宫亲王。
[88]后白河上皇第三皇子,高仓院皇弟。
[89]后白河上皇原来的御所,自火烧之后,一直没有修复。——原注
[90]参入,意为进宫参见天子。
[91]这位法亲王是高仓宫亲王的御弟,圆城寺长吏。——原注
[92]指高仓宫亲王。
[93]下与《山槐记》大致相同,故省略。——原注
[94]《吾妻镜》也抄录了这种说法,下文会说到。——原注
[95]后来转而侍奉源赖朝,以三善康信之名,成为镰仓幕府的权臣。——原注
[96]承治四年(1180年)五月。
[97]下一小节详述。——原注
[98]《玉海》等资料里并没有相关记载。——原注
[99](源)义朝子,指源赖朝。
[100]即山木兼隆。——原注
[101]息,指儿子。
[102]北条,即引文中的“伊豆国北条四郎(兵卫佐舅也,被打取)”,指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
[103]承治四年(1180年)十月。
[104]承治四年(1180年)十月十七日。
[105]承治四年(1180年)十月十八日。
[106]承治四年(1180年)十月十九日。
[107]高仓宫亲王部下之意。——原注
[108]已及合战,是“已经到了开战的程度”的意思。
[109]《皇帝纪抄》说他有兵力六万。——原注
[110]山田,指山田次郎。但此处应该是今井四郎兼平。
[111]源义广,源义仲的叔父。——原注
[112]最胜光院,法住寺御所的一部分。
[113]香,织物的名称,深黄色。
[114]由于他八岁就当上了中纳言,所以又被戏称为“八岁中纳言”。——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