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7】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行血小板清除术

【病例7】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行血小板清除术

【简要病史】

患者,男,35岁。入院诊断: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sea-blue histiocytosis,SBH);巨脾并脾功能亢进;胆囊息肉。患者因发现脾大20年,黄疸5年入院。

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AB 型RhD(+)。骨髓细胞涂片检查:海蓝组织细胞病。入院时血常规检查WBC 4.19×109/L,Hb 100 g/L,PLT 29×109/L;入院后行“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复查PLT 702×109/L,血生化TBil 47.9μmol/L、DBil 15.6 μmol/L,肾功能正常,3P试验阳性,血吸虫抗体、抗HIV 抗体、肝炎全套均阴性。术后予以护肝、护胃、抗感染、利尿及对症支持处理,伤口愈合良好。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持续上升,予口服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术后1 天复查PLT 1355×109/L。

【输血疑问】

SBH 患者该如何做输血处理?

【病例解析】

SBH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骨髓、脾、肝、肺等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海蓝组织细胞。有些局部海蓝组织细胞可通过骨髓外组织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如甲状腺肿、胸壁包块、宫颈、乳腺溢液等。本病无特效治疗,但有脾大、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术。多数可长期存活,少数病情进展,往往因肝衰竭、肺部病变或胃肠道大出血而死亡。该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SBH,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已采取了脾切除术治疗。

患者PLT 1355×109/L,有立即行血小板清除术指征。普外科主治医师同意会诊意见,予以血小板清除术1 次。

【患者转归】

血小板下降,好转出院。

【病例小结】

患者为经脾切除术后出现了血小板快速上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是一种必然现象,一般不超过500×109/L,但也有少数患者术后血小板可升至1000×109/L 以上,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为防止这一并发症,术后应每天检测血小板上升情况,当血小板超过500×109/L 时,应给予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当血小板超过1000×109/L时,就应考虑应用血小板清除术迅速降低血小板。一般术后1 个月左右血小板开始逐步下降直至稳定。

【相关知识链接】

SBH 是一种罕见的脂质代谢性疾病,由Silverstein 于1970年正式命名。因脂质分解代谢酶异常,导致类脂质在巨噬细胞内沉积。本病十分罕见,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可大量浸润骨髓、肝、脾、胃肠道、肺、脑及淋巴结等器官。肝脾大、贫血、PLT 减少是SBH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继发性SBH 常继发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尼曼-匹克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霍奇金淋巴瘤、高脂蛋白血症等。Suzuki 等报道1 例28岁女性在诊断尼曼-匹克病多年后继发SBH。

【参考文献】

方奎明,陈宏伟.输血医学界的好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李碧娟教授访谈录[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