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56】RhCcDee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
【简要病史】
患者,男,地中海贫血,有10余年输血史,Hb 27 g/L入院。患者血型:O 型RhCcDee,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抗体鉴定:抗C 合并抗D 抗体。现需紧急输血,但当地医院及当地血液中心均无O 型RhC、D 抗原阴性血。
【输血疑问】
Hb 27 g/L,紧急情况下,可以发O 型RhD 阴性C 抗原阳性血吗?如果可以,输注时有无特殊性治疗措施?可以血浆置换后输血吗?
【病例解析】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紧急情况,患者不是出血,也不是手术,不属于紧急输血情况。RhCD 抗原阳性的血液会发生严重溶血反应,比不输更差,尽量不输血。
不能血浆置换再输血,因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脾功能亢进,产生抗体的速度很快。实在需要,可以选择Rh 分型Ccee 的血比CCee 要好一些。
【患者转归】
输注了RhCD 抗原阴性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输血有效。
【病例小结】
本例由于反复多次输血产生抗体。现证实,已鉴定的Rh 抗原有40 余种,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Rh 领域中90%以上的临床问题是限于D、E、C、e、c 5 种,抗体的形成几乎总是通过输血或妊娠,接触有这种抗原的红细胞后免疫产生的。根据人体免疫的初级应答及二级应答反应的原理,个体第1 次接触外来抗原后,典型的应答方式是经过几天的潜伏期,出现特异性抗体,逐渐升高,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保持不同的时期后逐渐下降,如不再给予抗原刺激,最终测不出抗体。初级应答多为IgM抗体,时间较短,以后再接受同样的抗原刺激,常诱发二级应答,再一次刺激将增强和加速免疫应答,血清中的抗体含量2~3 天就开始升高,10 天左右达到高峰。二级应答阶段的抗体以IgG为主,且维持时间较长。本例此前约3 个月需要输血1 次,由于反复输血时输入了有C 抗原的红细胞,而产生抗C 抗体,推测是在前2 次输入抗C 血型不合后所产生,可能当时的抗体效价不高或溶血程度较轻被忽略。根据免疫应答理论,抗C 抗体产生后,如不再给予抗原刺激,以后终测不出抗体,故在前次输血前的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时反应均为阴性,3 个月后再次输血配血时主侧在盐水中无凝集,而在聚凝胺介质中出现很强的凝集反应,这显示为IgG 抗体。这提示我们在输血前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患者输血72 小时后,再次输血时交叉配血的标本应重新抽取。②输血前应做抗体筛选。③应进行RhD 检测,必要时进行其他4 种抗原鉴定。④交叉配血一定要加入能检测出IgG类不规则抗体的介质,以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关知识链接】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在20 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仅限于输血对症治疗,由于输血引起铁过载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积症,最初采用低量输血疗法,使Hb 维持在60~70 g/L 或更低水平,患儿仅能维持一般生活,多数在出生后的第1个10年内死于贫血所致各种并发症。1964年Wolman 提出高量输血的概念,将Hb维持在80~100 g/L,以后又提出维持在≥90~105 g/L,高量输血是目前国际上推荐采纳的方法,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抑制髓外造血,从而避免心脏、肝脾大和骨骼畸形,延长患儿的寿命。研究认为将输血前Hb 维持在100 g/L水平的铁沉积,仅比维持在60 g/L增加50%,且高水平的Hb可以降低肠道铁的吸收。然而高量输血的长期实施必须以去铁剂的使用为前提。1963年铁螯合剂去铁胺开始应用于临床、成为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突破点,高量输血和规律的去铁治疗明显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可使患儿长期存活。近年来新的依从性强的口服去铁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更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长期存活带来了希望。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应该终身规律地输血,一般为每2~5周1 次,维持输血前Hb>90~105 g/L。输血间隔的时间通常取决于输注红细胞压积和数量,如输注红细胞Hct 为60%,则输注3.5 mL/kg可提高Hb 10 g/L:如果患儿输注前Hb 90 g/L,期望提高到130 g/L,应输注红细胞14 mL/kg;输注后Hb平均每周下降10 g/L,故理论上每4周输注1次可维持Hb>90 g/L。这种输血方案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可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适当抑制骨髓增生,避免骨骼畸形,降低输血相关性铁过载。当输注红细胞Hct 为75%时,红细胞输注量10~15 mL/kg,持续3~4 小时,最大速率为5 mV(kg/h),输血总量≤15~20 mL/(kg ·d),输血后Hb ≤140~150 g/L。如果患者有心脏病,可将输血前Hb 维持在110~120 g/L,不但每次的输血量应该更小,而且输注速度≤2 mL/(kg·h),输血前应当用利尿药。应该对每名患者的输血情况认真记录,包括输注的单位(U)、输注量(mL)、输注红细胞的压积等,计算每年输注量并将其转换成纯红细胞量(mL),如果输注量>200 mL/(kg·y),则提示可能有脾功能亢进或者供体红细胞破坏增加,应该考虑脾切除。
根据患者的输血量可以计算出输血性铁过载的情况,如1名40 kg的患者每隔4周输血1次,需要输血量每次600 mL,输注红细胞Hct 为60%,其每年需血量为13次×600 mL/40 kg=195 mL/kg,每年输血治疗需要纯红细胞为195 mL×60% =117 mnV(kg·y),每年铁过载为117 mL/(kg ·y)×1.08 mg(纯红细胞产生铁1.08 mg/mL)=126 mg/kg,每天铁过载为126 mg/360d=0.34 mg/kg.了解患者每年的输血需求即可知其每天的铁过载率,这对于铁整合剂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降低频繁输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最好对患者做其他血型系统的抗原检测,至少包括Rh、MNS、Kidd 系统的C,c,E 和e 抗原以及Kell 系统,如果输血后患者出现免疫反应可以帮助识别抗体的来源和特征。在我国汉族人群中,除了Rh 血型系统外由Kidd 系统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较常见,故也应该进行常规抗体筛查。所有地中海贫血患者应该输注ABO 和RhD 相容的血液,每次输血治疗前应做全面交叉配血,并筛查有无新的抗体,如果存在新的抗体,以后输血治疗时要使用缺乏相应抗原的血液。为了避免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建议应用C、E 和Kell(我国还应加Kidd 抗原相合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朱易萍.地中海贫血的规范化输血治疗[ 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4-6.
[2]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编写组.血型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3]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委员会.输血技术手册[M].肖星甫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