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92】关于蛇咬伤患者的输血

【病例92】关于蛇咬伤患者的输血

【简要病史】

患者,男。五步蛇咬伤6 小时入院。入院时凝血功能测不出,Hb 82 g/L,临床申请血浆600 mL,同时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现在Hb 42 g/L,FIB 0.32 g/L,其他检查结果暂未出,现临床申请红细胞6 U。

【输血疑问】

能申请输血吗?蛇咬伤患者该如何输血?

【病例解析】

毒蛇咬伤主要靠蛇毒抗血清治疗,输凝血因子制品无效,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很可能是蛇毒抗血清没有用对或剂量不够,在正确和合适剂量蛇毒血清治疗下,可以适当输注红细胞,一次剂量不能太大,2 U 足够,输红细胞之前用冷沉淀24 U 同时输血浆400 mL。

如果Hb 稳定了,也没有出血,就不要继续输血,以支持治疗为主。

【相关知识链接】

在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其中毒蛇60 余种,剧毒类有10 余种。蛇毒是自然界最复杂、最浓缩的天然高效价毒素之一,毒液成分高达100 余种。毒性成分由酶、多肽、糖蛋白和金属离子等组成,其中毒性蛋白质达数十种,蛋白类占蛇毒总量的90%~95%以上。蛇毒可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肌肉组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毒害作用。

按照蛇毒对机体的反应,分为神经毒类、血液毒类、细胞毒类、混合毒类四种类型。

神经毒类蛇代表如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大多数神经毒类蛇毒包括突触前和突触后毒素,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继而呼吸麻痹、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停止。神经毒类发作可在数分钟之内,最迟不超过6小时。神经毒类恢复可能需要数天甚至长达数周,凝血异常可在几小时内发生异常,持续达2周以上。

血液毒类蛇代表如竹叶青、烙头铁、蝰蛇等。血液毒素种类繁多,蛇毒蛋白酶可作用于血管壁,破坏血管壁的有关结构;蛇毒溶血因子及磷脂酶A可产生溶血样作用等;蛇毒诱发性消耗性凝血病可引起不同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引起血液失凝状态,导致伤口流血不止,甚至脑出血。

细胞毒类蛇代表是眼镜蛇等。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心脏毒素等可产生全身中毒症状。组织肿胀可由患肢延及躯干,溃烂坏死甚至导致患肢残疾;心肌损害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横纹肌损害导致肌红蛋白尿伴肾功能不全;病情恶化者甚至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混合毒类蛇代表如眼镜王蛇、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等。混合毒素可出现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或细胞毒素的临床表现。如眼镜王蛇咬伤会出现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表现;尖吻蝮咬伤出现血液毒素和细胞毒素表现。

蛇咬伤救治的总原则是迅速辨明是否为毒蛇咬伤并进行分类处理;对毒蛇咬伤应尽快清除局部毒液、阻止毒素继续吸收,排除已经吸收的毒素;明确毒蛇种类后应尽快尽早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防止各种并发症。

抗蛇毒血清只对游离在血管中的毒素起作用,而对已经与靶细胞结合的毒素无作用,因此越早应用,疗效越好。推荐使用的时间窗为毒蛇咬伤后24小时内(最好6 小时内),超过48 小时使用抗蛇毒血清无效。目前国内只有抗银环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眼镜蛇毒血清4 种。抗蛇毒血清使用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早期用药、同种专一、异种联合。使用剂量应综合考虑抗蛇毒血清效价和毒蛇排毒量综合决定,需要明确的是儿童和成人抗蛇毒血清使用量一致,妊娠并非抗蛇毒血清使用禁忌证。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蛇毒含有的毒素中,无论种类还是含量均有差异,仅使用某种同类血清可能只对部分毒素起效,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抗蛇毒血清,尽可能增加对蛇毒的覆盖面和覆盖强度,可以更全面更有效的对抗异种蛇毒。例如,竹叶青蛇咬伤可以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必要时联合抗蝮蛇毒血清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6 版)[J].中医杂志,2017,58(4):357-360.

[2]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专家组.2018年蛇伤救治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2):1026-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