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24】卵巢癌患者的输血
【简要病史】
患者,入院诊断为卵巢癌,查APTT 延长5 秒,D-二聚体>20 mmol/L,FIB 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师申请冷沉淀6 U,已经连续两天输注,现再次申请。
【输血疑问】
能否继续输注冷沉淀?
【病例解析】
绝对不可以输冷沉淀!因为卵巢癌是实体癌,实体癌一般都是血液高凝,这个患者是因为血栓形成,消耗了凝血因子,而导致APTT 延长,纤溶亢进(D-二聚体升高),患者没有出血或出血倾向,冷沉淀是浓缩的凝血因子,用来止血的血液制品,给这个患者输冷沉淀会加重病情。可以输血浆、抗凝,防止血栓形成,以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为主,实验室结果为辅。
【相关知识链接】
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卵巢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3%~27%,其血栓发生率也远高于其他妇科肿瘤,患者存在血小板增多、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及凝血系统异常激活。
卵巢癌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①肿瘤细胞可以诱导组织因子的表达,与凝血因子结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肿瘤细胞还可产生黏液进入血液,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②肿瘤细胞能增高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水平,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卵巢癌细胞可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活全身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黏附。④卵巢癌细胞与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等发生作用,上调凝血活性,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测定、血液黏度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D-二聚体等。D-二聚体是观察纤溶效果最有价值的指标,其升高可及时发现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可能。
冷沉淀是浓缩的凝血因子,是将新鲜冰冻血浆在(4±2)℃封闭状态融化后,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不溶解物质并在1 小时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血。主要含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ⅩⅢ、纤维结合蛋白等。冷沉淀的适应证主要是用来治疗血友病A 的出血、大量失血伴出血、低纤维蛋白原缺乏者伴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而本例患者D-二聚体增高、纤维蛋白原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没有输冷沉淀的适应证。若盲目输冷沉淀的话只会有加重血栓的危险。
卵巢癌患者由于多种机制破坏了机体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平衡,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接受各种治疗以后更易引起血栓的形成,增加患者的痛苦,威胁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干预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做好防范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血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征,温灏,吴小华.卵巢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3):231-233.
[2]喻晓洁,胡小青.卵巢癌与血栓形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2):132-134.
[3]王 国 利,李 成 才.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研 究 进 展[J].医 学 综 述,2009,15(5):711-712.
[4]陆化,刘梦梅.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J].医学综述,2001,7(9):52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