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63】头部外伤并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

【病例63】头部外伤并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

【简要病史】

患者,女,82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2 小时,昏迷1 小时,于2017年6月20 日入院,既往有 “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 余年,有 “糖尿病”病史,具体血压、血糖控制不详,无输血史,孕产史不详。入院后,行急诊CT 等检查,诊断:左侧额颞顶部隐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脑挫裂伤并血肿;原发性高血压。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型AB 型,Rh 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Coombs 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6 月20 日检查结果:RBC 3.16×1012/L,Hb 98 g/L,PLT 145×109/L,ALT 19 U/L,AST 61 U/L,TP 38 g/L,ALB 24 g/L,BUN 15 mmol/L,Cr 96 μmol/L,尿蛋白(+++),尿隐血试验阴性。6 月22 日检查结果:RBC 2.16×1012/L,Hb 66 g/L,PLT 55×109/L,ALT 40 U/L,AST 92 U/L,TP 47 g/L,ALB 33.6 g/L,BUN 16 mmol/L,Cr 299 μmol/L,尿蛋白阴性,尿隐血试验阳性。6 月23 日检查结果:RBC 2.21×1012/L,Hb 69 g/L,PLT 20.2×109/L,ALT 28 U/L,AST 38 U/L,TP 49 g/L,ALB 34 g/L,BUN 16 mmol/L,Cr 362μmol/L。6月21~23 日,分别引流血性液体600 mL、200 mL、200 mL。

主要检查结果和输血史见表2-2。

表2-2 主要检查结果和输血史

img

【输血疑问】

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肝肾功能不全,原因不明,下一步如何输血治疗?

【病例解析】

患者血小板下降,3 天时间血小板从145×109/L 下降至20×109/L,如考虑失血所致,那么失血量至少在5000 mL 以上,这么大的失血,患者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肯定会不稳定,但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故血小板下降不支持失血所致。

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尿隐血试验阳性,需考虑溶血,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溶血的时候可以胆红素不升高。该患者可能为药物所致溶血,先停头孢曲松,查网织红细胞、Coombs 试验,如无禁忌,可考虑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不要盲目输血,心率80 次/min 正常,老年人切忌输血太多,在引流液不多或者出血不多的情况下,先输注血浆、白蛋白改善内环境。

如果是药物性溶血,不停用相关药物,输血肯定无效,输得越多患者越危险,在药物的半衰期内不能输血,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加药物的半衰期以后可以适当输血,一次最多1.5 U,不可多输。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因使用头孢曲松引起溶血性贫血,属药源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发生的原因是药物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可使红细胞寿命从120天减少到几天。这类患者的及时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其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的动态追踪,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对药源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对此提高警惕,不能盲目输血,以免患者雪上加霜。

【相关知识链接】

根据国外对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类似报道,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是化疗药物顺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等,其中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药他唑巴坦钠、克拉维酸等;头孢类抗生素头孢菌素、头孢替坦等。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自身抗体或者某些蛋白复合物黏附在红细胞膜的CR1 受体上,是造成DAT 阳性和患者产生溶血性贫血的原因。1986年Jamin 就提出了非免疫性物质能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国外对抗生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道中,发现这些蛋白不仅能非特异性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它们还能诱导单核细胞识别并破坏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