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0】冷凝集患者的输血
【简要病史】
外伤患者,入院常规检测发现标本严重溶血,正反定型不符,胆红素却不高,怀疑冷凝集素综合征,做冷凝集素效价(++)的强度,标本送到输血科时就是血凝块,加温后凝块消失,抗筛用37 ℃加温的血清用卡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三孔均为弱阳性,直抗分型:IgG 阴性,C3(++++)。
【输血疑问】
还有必要做抗体鉴定吗?配血有什么注意的吗?要是术中必须输血可以加温输注吗?
【病例解析】
该患者保温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帽子,口罩,室温,喝水,输液,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多半是抗I、抗HI、抗U、抗P1、抗Tja都有可能性。病毒、细菌感染使抗I 变成温抗体,当务之急是保温,抗感染,排除支原体感染。
输红细胞最好三次洗涤,去除血浆,绝对加温,所有输入的液体都要加温,患者睡保温床。
【相关知识链接】
冷凝集素又称冷型自身抗体,多数为IgM 型抗体,大部分正常人群中都存在冷凝集素,但其效价多<1 ∶16,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但在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淋巴瘤等病理情况下,可能有高效价冷凝集素存在,能凝集自身或 “O”型人的红细胞。高效价冷凝集素经常造成检验项目的失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
冷凝集素主要针对红细胞表面抗原,在低温条件下使RBC 可逆性聚集。RBC 意外凝集的发生与凝集程度同冷凝集素的水平及环境温度呈正比,多数冷凝集素在4 ℃活性最强,因此又称抗I 型冷凝集素。
由于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的ABO 正、反定型不符而导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输血治疗是一大难题,一旦血型定型失误,将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导致急性肾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抢救不及时者可引起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做好疑难血型鉴定,特别是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是输血支持治疗的一大关键。
ABO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受到冷凝集素影响时,可采用4 ℃吸收冷凝集素,用45 ℃的生理盐水洗涤RBC,2-巯基乙醇(2-mercapto ethanol,2-ME)处理红细胞等方式正确鉴定ABO 血型。交叉配血可采用微柱凝胶法,因为微柱凝集是在37 ℃条件下进行的,用此法做交叉配血可消除冷凝集素的干扰,结果判断直接客观,准确可靠。值得注意的是:库存时血液的保存温度是2~6 ℃,平均温度是4 ℃,在此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红细胞如遇到患者高效价冷凝集素,血液极易堵塞针头,同时输入的红细胞进入人体后易与高效价冷凝集素结合并吸附补体而发生溶血。因此,输血前应尽可能提高室温,加强肢体保温、采用血液复温仪加温输注。
【参考文献】
[1]邓文军.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40-2441.
[2]杨世明,张勇萍,潘晓莉.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血清学特性及检测方法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4):541-543.
[3]唐友云,桂满元.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及不同处理方法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7):2401-2403.
[4]窦心灵,樊玉兰,柴凤霞,等.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多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干扰及处理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562-563.
[5]胡丽华.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血型鉴定与输血治疗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21(12):6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