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60】服用三七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简要病史】
患者,男,65岁。发现凝血功能异常20 天,右大腿血肿11 天入院。无发热、头痛、牙龈及鼻出血、气促等不适。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否认既往有出血不止病史。PT 18.2 秒,FIB 1.22 g/L,APTT 83.9 秒,TT 47.0 秒,D-二聚体正常。右大腿血肿3~4 cm。心率69次/min,血压109/60 mmHg,体重60 kg。血常规Hb 100 g/L,其余正常。入院当天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450 mL 及冷沉淀6 U,输注无效。凝血因子活性为Ⅱ因子50.6%(79% ~131%)、Ⅶ因子23.5%(50% ~129%)、Ⅷ因子27.9%(50% ~150%)、Ⅸ因子22.6%(65%~150%)、Ⅺ因子10.3%(65% ~150%)、Ⅻ因子36.5%(50%~150%),补充维生素K 之后,PT 转为正常,7 天后输注FFP 450 mL,仍无效。因患者心脏不好,一直在吃三七粉。
【输血疑问】
该患者为什么会输血无效?
【病例解析】
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是患者吃了三七粉所致,立马停吃三七粉,不必输血。三七粉绝对不能长期服用,严重者会发生肝小动脉广泛阻塞,肝硬化腹水,需要做肝移植,三七粉活血化瘀,损伤血管内皮,会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肝细胞本身并没有问题,广泛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停药肯定有效,三七粉的毒副作用与剂量和服用时间密切相关,和个体差异及熟吃与生吃也有关,广泛血栓时,D-二聚体一般会高,也会有纤溶亢进。既往没有出血史,凝血因子全面降低,应该与外界因素干扰有关,吃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检测结果与这个大不一样,只有三七粉比较隐晦。是药三分毒,三七粉可以治病,但过度服用也可致病。皮肤瘀斑、紫癜往往是出血倾向,但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皮肤经常是干干净净的,哪怕血小板是0 或拔针后立马止血。
【患者转归】
患者停吃三七粉,经相关治疗康复出院。
【相关知识链接】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中医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作用。三七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两种,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黄酮、挥发油、氨基酸、多糖、淀粉、蛋白质、三七素等;无机化学成分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钴、钼、铯等多种微量元素。
三七不同用药部位功效不同,需区别应用。三七根及根茎活血止血,化瘀定痛;三七花清热平肝,利咽;三七叶功效与根、根茎功效相似,但三七叶含皂苷类成分以人参二醇型为主,而三七根及根茎含皂苷类成分则以人参二醇型和人参三醇型为主,目前开发出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有较大差别,如血塞通片(三七根及根茎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功效;七叶神安片(三七叶总皂苷)功效为益气安神。三七虽为贵重中药,性温,味甘,微苦,长期内服可能出现 “上火”现象,体质偏热者更易出现。个别患者还可能引起出血、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文献报道,有患者使用三七粉后出现过敏性紫癜、红细胞增多、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三七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块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能。三七的止血活性成分是三七素,三七素有 “止血之神药”之说,为伤科要药,著名的 “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三七水溶性成分三七素,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它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三七能诱导血小板释放花生四烯酸、血小板因子Ⅲ和Ca2+ 等止血活性物质,最终表现为促凝血作用,其影响强度与血中浓度成正比。三七止血作用一般生用,是因为三七素不稳定,经加热处理后易被破坏。
三七其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三七人参三醇型皂苷,其活血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内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减少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含量有关。三七人参三醇型皂苷能抑制TXA2 的释放,能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抑制血小板释放TXB2 等活性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小板Ca2+ 有关。三七总皂苷还可以升高血浆蛋白C 活性,而蛋白C 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纤维素依赖性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激活后,具有抗凝活性和促纤溶活性,因此三七皂苷具有明显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此外三七皂苷可通过纤溶系统功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而发挥抗栓作用。NO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信使分子,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在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NO 具有扩张血管的功能,可抗自由基损伤,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所引起纤溶紊乱。同时NO 还有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这是血管内皮抗血小板黏附的主要原因,只要提高NO 合成或提高供外源性NO,就可以减少血栓的发生,其机制除升高血小板内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激活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使磷酸蛋白激酶酸化而发生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一种不依赖于cGMP 的机制来降低细胞内游离钙,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含多种活性成分的三七是通过多种通路和途径来实现其止血(促凝)和活血化瘀(抗凝)双向调节功效。三七是临床常用中药,是药物不是保健品。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应该正确地宣传合理使用三七,三七作为临床常用中药需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选用,不可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1]赵国强,王秀训.三七止血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6,17(6):34-35.
[2]苏雅,赵益桂,张宗鹏,等.三七三醇皂甙对动物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草药,1996,27(11):666-668.
[3]徐皓亮,季勇,饶曼人.三七皂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8,12(1):40-42.
[4]王振义.蛋白C 系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6,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