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37】关于Rh血型母婴不合的输血
【简要病史】
母亲为CcEe 缺失,抗筛16 组全阳(++++),小孩直抗阳性,间抗全部(++++),放散液抗筛全阳性。(表4-2~表4-4)
表4-2 血型

表4-3 母亲Rh 分型

表4-4 抗筛检查

【输血疑问】
怎么选择血液品?
【病例解析】
用O 型Rh 阳性红细胞和AB 型血浆换血,尽快进行。多选择几袋红细胞,盐水和抗人球法交叉配血,选最小不相容的红细胞。一般与小孩相反的Rh 表型DCCee 凝集最弱。
换血的目的:①去除胆红素。②去除有害抗体。③去除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④改善贫血。⑤有效遏制溶血。
小孩在血型极稀有的条件下可以用普通血液替代,但如果妈妈出血需要输血就有点困难。
【相关知识链接】
Rh 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 血型系统,是目前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Rh 血型系统具有临床意义的主要是D、C、E、c、e5个抗原。中国Rh阴性人群比例约为0.3%。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胎儿溶血是由于Rh 阴性母体产生了针对Rh 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从而发生进行性溶血,可引起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其中最常见的是由抗D 引起的。
母胎输血是导致同种免疫的重要因素,其中接近90%的同种免疫发生在分娩时,10%是发生在产前,绝大多数发生在孕晚期,不到0.1 mL 的胎儿阳性红细胞即可导致母体发生同种免疫产生抗体。其他导致母体致敏的途径包括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或其他破坏绒毛膜蜕膜间隙的临床操作,如绒毛膜穿刺、羊膜腔穿刺和脐静脉穿刺等,均可引起Rh(D)同种免疫的发生。妊娠晚期外倒转术无论成功与否,均可引起同种免疫。由于严重的同种免疫可能导致胎儿贫血,宫内输血是缓解胎儿贫血、提高胎儿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产前宫内输血途径包括超声引导下脐静脉输血、肝内静脉输血及腹腔内输血3 种途径。血液成分宜选择与母亲血液交叉配血相合的O 型RhD 阴性辐照红细胞。
1.输注剂量与速度
(1)宫内胎儿脐血管输血剂量:妊娠20周为10 mL、26~27周为25 mL、30~31周为48 mL,输注速度为1~2 mL/min。
(2)宫内胎儿腹腔内输血剂量:输血剂量(mL)=胎龄(周次-20)×10,输注速度为5~10 mL/min。
(3)宫内输血后监测及再次输血间隔时间:宫内输血后应定期监测PSV,监测频率≥1 次/周,再次输血时机应根据胎儿状况、首次输血后胎儿红细胞容积等个体情况确定。
2.产后对于RhD 引起的新生儿溶血 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换血治疗:
(1)出生时胎龄≥35周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的高危组执行;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患儿强光疗4~6 小时,若血清IBil 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对于光疗后TBil 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 mmol/L 的免疫性溶血患儿立即换血。
(2)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TBil>76 mmol/L,Hb<110 g/L,伴有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
(3)已有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者,无论TBil 水平是否达到换血标准,或TBil 在准备换血期间已明显下降,均应做换血治疗。
3.血液成分选择
(1)首选ABO 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O 型RhD 阴性红细胞。
(2)换血量应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 倍(150~160 mL/kg);患儿出现明显贫血和心力衰竭时,先输注悬浮红细胞10 mL/kg 纠正贫血后再换血。
(3)输注血液的温度以室温(<37 ℃)为佳。
(4)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等。
(5)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全程一般控制在90~120 小时。
(6)换血后若发生TBil 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 小时监测1 次TBil;如果TBil 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未达到换血指征,或换血后病情缓解不明显但未达再次换血指征者,为了维持Hb 水平,宜选择RhD 阴性、ABO 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O 型红细胞输注。
【参考文献】
[1]孙笑,孙瑜,杨慧霞.母胎Rh 阴性血型不合的孕期监测与处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6):406-411.
[2]《RhD 阴性孕产妇血液安全管理专家共识》制订协作组.RhD 抗原阴性孕产妇血液安全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0):1085-1091.
[3]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3.
[4]韩艳秋.Rh 阴性血型患者输血相关问题探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5):3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