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93】疑似毒虫咬伤

【病例93】疑似毒虫咬伤

【简要病史】

患者,男,46岁。左上肢肿痛伴腹痛呕吐腹泻10 小时入院。10 多小时前割猪草时感觉左前臂疼痛,见散在红点,嗜睡,肢端冰凉,可见皮肤左前臂肿胀明显,皮温不高,局部见大片瘀斑及水泡,血压48/28 mmHg,心率144 次/min,腹部稍压痛。无尿,考虑毒虫咬伤?过敏性休克,给补液扩容抗休克、抗过敏等治疗,WBC 3.0×109/L,PCT>100 μg/L,考虑合并脓毒性休克。给青霉素及头孢哌酮抗感染,现患者神清,血压仍需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

【输血疑问】

毒虫咬伤患者怎么输血治疗?

【病例解析】

患者皮温不高,肢端冰凉,有大片瘀斑及水泡,说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在坏死,赶紧抗凝治疗,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次1 g,连用3 天。

不像青虫咬伤,可能是接触性反应继发性感染,建议使用激素和抗革兰阳菌抗生素,暂不考虑截肢,必要时可以局部切开减压和排毒。

【相关知识链接】

毒虫蜇咬伤是皮肤科门诊较常见的病症之一。毒虫带有毒性,其毒素多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平滑肌收缩,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也具有溶血作用。患者被蜇咬伤后局部出现红肿、刺痛,伴奇痒,局部可见伤口,皮温略高,或有瘀斑、水疱、周围皮肤红肿或患肢肿胀明显、呼吸急促、心率快、血压低于90/60 mmHg。甚至在刺伤的中心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胸闷,严重者可引起脑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甚至因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治疗方法

需对毒虫叮咬伤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种类毒虫致伤特点、部位等处理,治疗总体原则分为局部和全身治疗。

(二)治疗步骤

1.常规清洗伤口,剔出残留于组织中的针刺,肌内注射破伤风疫苗。

2.局部进行封闭,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进行局部封闭,可以有效破坏毒素的进一步吸收,并减轻疼痛。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对于有明显感染迹象的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的加重。

4.对全身症状较重或并发症严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心、肝、肾等的监测,必要时住院治疗。

5.对过敏性休克患者及时进行休克治疗,对严重喉头水肿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监测心、肝、肾等主要器官的功能,对严重者进行及时干预。

6.伴过敏性休克者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 mg,并用林格液、生理盐水或平衡液等补液扩容,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后用人工方法辅助通气。监测生命体征,并静脉使用抗生素。

毒虫蜇咬伤所致过敏反应是威胁受伤者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正确地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马俊勋,何忠杰.急诊毒虫叮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5(3):88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