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横沙成陆和建港技术研究》简介
《上海新横沙成陆和建港技术研究》这本书是由.包起帆,郑伟安主编创作的,《上海新横沙成陆和建港技术研究》共有495章节
1
课题研究单位
承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与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上海航道局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交水运规划设...
2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总顾问: 徐 光(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 宋德星(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 课题组领衔: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课题组共同组长: 包起帆...
3
前言
1 由来 2012年7月3日,上海《东方早报》刊登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回复政协委员对横沙岛开发的意见,定位横沙岛为生态特色的“休闲度假岛”。为此课题组成员给时任上海...
4
目录
目 录 课题研究单位 课题组成员名单 前言 第1章 主题报告 1.1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的背景 1.1.1 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1.2 上海经济...
5
第1章 主题报告
...
6
...
7
1.1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的背景
2013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开展了“上海城市发展新空间和深水新港战略研究”课题(以下简称“上一轮课题”)研究。该课题对上海新横沙(文中的“...
8
1.1.1 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之中,传统和非传统安全...
9
1.1.2 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仍较大 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及上海自身转型发展阶段的影响,上海经济近期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很大程度上来自股市、房市的轮番带动,但工业的持续...
10
1.2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11
1.2.1 成陆和建港与国家战略和相关规划的关系
本课题在上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目前国内外在课题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对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以及横沙深水新港规划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和主要的关键性技术、...
12
1.2.2 新水沙条件下,成陆和建港对长江口河势、深水航道、生态环境和水源地的影响
1.2.2.1 长江口新水沙环境及河势 1)长江口新水沙环境的形成 长江口地域广大,江面宽阔,径流和潮流的动力作用强,河道内洲滩众多,汊道交织,水沙环境及河势条...
13
1.2.3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
1.2.3.1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量预测 长江口深水航道实施疏浚整治以来,回淤环境逐渐向好,流域来水来沙降低,随着河床调整逐步稳定以及精细化疏浚管理的实施,20...
14
1.2.4 新水沙条件下,横沙浅滩成陆技术
新横沙由横沙岛、横沙东滩、横沙浅滩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部分坝田区四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30 km2,其中原有土地(横沙岛)面积49 km2,新增土地面积480 k...
15
1.2.5 波浪、潮流、泥沙、台风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横沙深水新港及航道的影响
1.2.5.1 横沙深水新港航道的横流分析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港区方案外航道10 m等深线内,水流以往复流为主,横流值较小;10 m等深线外水域以旋转流为主,旋转...
16
1.2.6 横沙深水新港的规划选址、功能定位、运量安排(预测)和总平面布置
1.2.6.1 横沙深水新港选址方案 上一轮课题研究提出了在新横沙的南部和北部各布置一个方案的设想,本轮课题在上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横沙的南部和北部各...
17
1.2.7 横沙深水新港江海直接中转运输价值
1.2.7.1 横沙深水新港具备货物江海直接中转运输的功能 上海濒江临海,上海港是货物运输进江出海的重要枢纽,目前由于缺少能够承担货物直接进行江海转运的港区,江...
18
1.3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成果
...
19
1.3.1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和新横沙成陆推进的方案和时序
研究通过多方案比较,认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用于新横沙的成陆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同时,新横沙域内的横沙浅滩选择由南向北延伸推进的成陆方案(TH方案),不仅对围填工...
20
1.3.2 以-5 m等深线为界的新横沙成陆边界
在长江口新水沙条件下,研究采用最新的长江口地形和水文资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论证和物理模型的初步验证,认为长江口横沙岛以东滩涂的-5 m等深线虽然局部稍有变化,但...
21
1.3.3 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总体河势以及周边工程设施的影响
研究采用了包括长江口杭州湾在内的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总体河势和周边工程设施的影响。研究认为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总体河势以及长江口深水...
22
1.3.4 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的影响
研究根据建立的工程水域全沙数值模型计算的回淤强度和回淤量,认为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泥沙回淤影响较小,淤积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3
1.3.5 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对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研究通过运用目前国内外通常使用的由加拿大学者Tony Friend Davi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对上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
24
1.3.6 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对长江口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
研究在开展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以及横沙深水新港的规划建设对长江口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目标的风险评估时,采用美国应用科学协会(ASA)开发,在美国本土、中东以及欧洲...
25
1.3.7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港址、功能定位和总平面布置
新横沙四面环水,通江达海,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经过科学论证,认为在此建设横沙深水新港具备形成20 m水深的挖入式港池和进出港航道的条件;形成的挖入式港池掩护...
26
1.3.8 波浪、潮流、泥沙及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对横沙深水新港及航道泥沙回淤的影响
研究根据建立并经过验证的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横沙深水新港的回淤强度和回淤量,认为横沙深水新港的挖入式港池和进出港航道在常年下有一定量的泥沙回淤量,在波...
27
1.3.9 上海港江海直接中转运输方式的经济性
研究认为,新横沙濒江临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新横沙域内规划建设横沙深水新港将改变目前上海港江海联运的运输方式,使江海二程(或三程)转运方式转变为江海直接转运方...
28
1.4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取得的实效
课题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推动新横沙的形成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效果。...
29
1.4.1 新横沙浅滩围填成陆的紧迫性
课题研究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的反响,在研究过程中,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讨论,并就研究的相关问题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
30
1.4.2 上海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课题研究引起上海市领导和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等对课题组递交的4份专题报告先后给予了3次批示。2015年7月22日杨雄市长和蒋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