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分析资料说明
2025年09月26日
3 计算分析资料说明
本文研究以长江口为例,选取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竣工后、河势较为稳定的2012年的航道沿程回淤量资料开展相应的研究,期间的外海潮动力和多年平均基本相当,上游大通站的径流量年内平均值约为31600 m3/s,略大于近年来的平均值,其年内各航道疏浚单元的回淤总量分布参如图1所示,航道位置及航道维护疏浚单元的划分如图4所示。
对应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选取了2012年2月和8月沿长江口北槽航道内的定点观测资料,共计10个位于航道中的测点,其中2月和8月分别作为枯、洪季的典型月份进行分析;每个测点在垂线上均采用六点法进行观测,测点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由于测点位置位于航道中间,测量受通航船舶影响,使得部分时段水沙资料缺测,因而对部分时段近底层水沙资料缺测数据进行线性插补(洪季8月份大、中、小潮资料基本完整,枯季2月份中潮及cs10测点的资料缺测)。
图4 北槽航道位置及测点位置示意图
航道沿程回淤量的统计以疏浚单元来划分,共计44个单元的位置(图4);其中航中10个测点所在的疏浚单元的2012年的2月和8月份航道淤积量分布如图5所示。这里航道回淤量的测量值*为长江口北槽航道每个单元的船舶疏浚量和每个月地形变化的测图方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