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上海港服务腹地分析
3.2.1 腹地范围
港口与腹地相辅相成,港口发展以腹地范围的开拓和腹地经济的发展为后盾,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上海是一个以港兴市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腹地型的港口,因此必须正确判断上海服务腹地的范围和腹地需求,才能更好地明确上海港和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
港口腹地范围是根据港口地理位置及其与腹地交通运输情况而划分的,其大小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个港口的腹地范围不是静止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物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通常来说,影响港口腹地范围的主要因素包括:港口的硬件条件、港口的服务水平、港口集疏运系统、港口所在的城市、腹地的货物需求。
根据上海口岸以及三大战略的发展导向,我们将上海港的腹地划为三个类别:①直接腹地,主要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主的江浙皖三省,这三个地区支撑了上海港所有货物的70%以上,其集疏运方式主要以公路为主,辅以水路,铁路作用基本不大。②间接腹地,主要是以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为主,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经济腹地。这些地区的货物主要是通过水路集疏运,铁路和公路为辅。③影响地区,主要是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相对联系不是直接紧密的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河南、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
3.2.2 腹地经济现状和特点
基于港口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对三个圈层腹地的GDP、进出口贸易额已经水路货运量进行了梳理(表1)。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1)直接腹地
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外向程度最高的地区,国土面积虽然仅占全国的3.6%、常住人口占全国的16.1%,但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进出口总额更是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水路货运量更是占了近一半。其中,安徽省基于其位置,成为重要的运输枢纽。
表1 三个圈层腹地的经济和水运情况
注:GDP和进出口贸易额为2015年,水路货运为2016年1月—11月累计。
2)间接腹地
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四省一市,涉及成渝经济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沿海省份。相对来看,这块地区无论是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还是水路运输,都和长三角地区相差一个数量级。
3)影响地区
云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六省虽然在经济总量规模和贸易总量规模上看,占比较小,但随着全国经济新常态趋势以及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和疏解的过程,其发展速度均在第一梯队中,势头良好。水路运输主要依靠内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