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融入三大战略的对策建议
4.3.1 紧密跟踪战略要求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格局,在服务全局中审视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一是三大战略的后续进展与要求。新横沙不但要了解当前三大战略的政策动向,也要和相关部门一起前瞻性地研究政策动向对新横沙的影响和意义,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
二是上海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新横沙在近期内需要充分了解全市“十三五”纲要及交通、产业等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项目设施布局,远期则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动相关项目推进和落实,将自身发展与上海发展紧密融合。
三是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新经济模式。宏观经济形势也是全球航运市场的风向标,对于新横沙研判航运市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新技术、新业态等产业发展趋势对全球产业分工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新横沙建港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4.3.2 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新横沙发展导向取决于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新横沙发展定位与市相关部门一同研究新横沙范围内的相关规划,为新横沙中长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是加快横沙岛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研究。由市级部门牵头、会同崇明区政府,共同组织力量,以国际化要求组织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对横沙岛域进行高起点、高水平的总体规划研究,规划年限建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至2040年。
二是加快新横沙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在市级层面上,汇同国家交通部等,重点研究新横沙建设深水新港的可行性。在可建港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和岛屿内交通规划。
三是加快新横沙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横沙岛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重点产业项目、产业用地,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产业。
4.3.3 明确未来发展路线图
考虑到未来中长期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新横沙要根据远近结合的原则分阶段地制定阶段和目标。我们认为新横沙发展可以分三个十年进行推进:第一个十年,至2025年,主要工作以成陆工程为核心,将土地实实在在地拿到手,为本市战略储备土地,为本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空间,目标以缓解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矛盾为核心,放大生态功能的作用。第二个十年,至2035年,可根据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要求,适时考虑推进深水新港建设,强化港口物流功能,适度发展临港产业。第三个十年,至2045年,新横沙可凸显生态优势,打造成以高端临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岛,加速社会事业配套提升,促进新横沙的高效、和谐和持续发展。
4.3.4 前瞻性布局设施与产业
新横沙在未明确发展方向或者深水新港工程未确定前提下,仍可以前瞻性地布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强横沙岛交通、市政和公共事业等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路网建设。升级道路路网设施,加快新横沙与岛外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水上客运轮渡和港口码头建设,研究轨道交通以及与浦东之间隧道或桥梁的可行性。
二是提升市政设施标准。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信息、排水、热力、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可适度预留港口发展和新城居民生活要求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空间。
4.3.5 严格控制土地管理与使用
在岛域总体规划没有确立以前,要严格控制各种土地的使用,对新建的项目要严格审批,以防止大开发前破坏性开发和建设,要树立长远大发展的观点,不可急功近利。宁愿晚建,不要错建。土地资源由政府统一储备管理,未列入政府统一开发计划的土地不得私自出让。
一是按照“保护保障、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等指标在研究中体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各项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新一轮规划顺利研究。
二是加强研究,借鉴国内外港口发展经验教训,从更大的视角审视新横沙发展方向,既要考虑到对横沙岛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妥善利用新增可开发面积,夯实新横沙发展基础。
三是及早谋划开发新横沙的体制机制。确定发展目标,充分规划好、利用好新横沙,分析谋划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上海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服务于“四个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