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影响

5.2 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分析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影响,沿南港—北槽深水航道轴线布置了73个采样点,具体点位如图5所示。

5.2.1 北槽航轴线流速变化

图14给出了横沙新陆域方案实施前后南港—北槽航轴线沿程涨落急流速变化。

图14 横沙成陆方案南港—北槽航轴线沿程涨落急流速变化

横沙新陆域方案实施后,南港河段、北槽中上段涨落急流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涨急流速变化程度略大于落急流速。南港河段涨急流速平均增加幅度5 cm/s左右,落急流速变化甚微。北槽上段涨急流速增加幅度约20 cm/s,落急流速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北槽下段涨、落急流速略有减小,其中N46点涨急流速减小最大,约为21 cm/s,近北槽出口处N54点落急流速减幅最大,约为12 cm/s。

5.2.2 北槽航轴线优势流变化

图15给出了横沙成陆方案实施前后南港—北槽航轴线沿程优势流变化。

图15 横沙成陆方案南港—北槽航轴线沿程优势流变化

方案实施前,南港北槽航轴线表现为明显的落潮优势流,北槽口外部分区段涨落潮势均力敌,中上段落潮优势达到70%~80%,局部达到80%以上。

横沙新陆域方案实施后,南港—北槽上段航轴线优势流略有降低,变化幅度较小,北槽上段优势流略有降低,北槽下段优势流变化较小,口外略有增大。

总体来说,横沙成陆方案实施并未改变南港—北槽以及北港深槽的落潮优势。

5.2.3 对北槽航道的综合影响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横沙新陆域方案实施后,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水动力影响主要有以下认识。

(1)方案实施后,北槽沿程落急流速变化较小,涨急流速北槽整体呈增大趋势,口外呈减小趋势。

(2)方案实施后,南港—北槽上段航轴线优势流略有降低,变化幅度较小,北槽上段优势流略有降低,北槽下段优势流变化较小,口外略有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