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台风条件下的长江口12.5 m航道骤淤量情况及验证
为了预测工程方案实施后航道受台风骤淤的影响,选取典型的台风条件,进行工程方案实施条件下的航道回淤预测。这里选取台风路径离长江口较近,且是近5年来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影响较大的一次典型台风“灿鸿”作为计算条件。
3.2.1 灿鸿台风期间风浪和淤积过程
2015年第9号超强台风“灿鸿”于2015年6月30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7月1日下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灿鸿。7月11日16时40分,“灿鸿”以强台风级别在浙江省舟山朱家尖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风速45 m/s,属于强台风级。11日晚擦过上海近海一路北上,于7月11日半夜跃过上海同纬度的近海北上,强度开始减弱,12日台风对上海的影响基本结束。灿鸿台风期间牛皮礁最大波高达到5 m,有效波高超过3.5 m。灿鸿台风后北槽出现大量浮泥,台风作用时段航道回淤量骤增,达799万m3。
图5 灿鸿台风期间牛皮礁站波浪
3.2.2 验证条件
本次计算采用的风浪模型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及第三代波浪模型SWAN,反演台风“灿鸿”影响期间长江口水域风场、浪场变化情况。长江口牛皮礁平台风速计算结果验证结果如图6所示,波浪验证结果如图7所示,验证结果良好,满足工程方案的计算要求。
图6 长江口牛皮礁平台站点风速验证图
图7 长江口牛皮礁平台站点有效波高验证图
选取两个时刻的有效波高及周期分布如图8和图9所示。
图8 计算的7月11日13点的有效波高和周期分布
图9 计算的7月14日11点的有效波高和周期分布
3.2.3 台风条件下的航道回淤量验证
“灿鸿”作用下北槽12.5 m深水航道的骤淤量计算与实测值验证如图10和表3所示。
图10 “灿鸿”作用下北槽12.5 m深水航道的骤淤量计算与实测值比较
表3 “灿鸿”作用下北槽12.5 m深水航道的骤淤量计算与实测误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