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水文条件

3.2 水文条件

1)潮汐、潮流

长江口水域以半日分潮为主,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平均潮差2.77 m,平均高潮位3.45 m,平均低潮位0.65 m。

长江口口门附近区域潮流运动主要受制于东海前进潮波系统。2004年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南北导堤工程后,实测潮流资料显示,导堤口门外站点显示出一定的旋转流特性。各站洪季表层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在1.4~1.9 m/s和1.7~2.5 m/s,对应流向分布较散。

2)波浪

长江口地区以风浪为主,涌浪次之。常浪向NNE向,频率为10.25%,次常浪向为SE和N向;涌浪主要出现在NE~SE向,占涌浪出现频率的57.5%。

3)泥沙

长江年径流总量9000亿m3,年内分配具明显洪枯季节变化。下泄泥沙量近年来有明显减少趋势。输沙量的减少,同时引起水体中含沙浓度的降低,以及含沙量中值粒径的细化。

据2004年深水航道工程后含沙量同步观测:北港、北槽口门附近以及横沙浅滩以东水深5 m以浅的浅滩区,平均含沙量0.5~1.0 kg/m3;在浅滩东侧前沿水深5~10 m的鸡骨礁附近含沙量降低至0.1~0.5 kg/m3,外侧10~20 m水深区域的平均含沙量降至0.1 kg/m3以下。

总体来说,长江口外海域的悬沙含沙量分布特征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浅水大于深水、底层大于表层,冬高夏低、季节变化显著。

4)沉积物

规划横沙新港挖入式港池位于长江北港和北槽口门之间的横沙浅滩,属河口拦门沙浅滩区,是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的顶部,其沉积具有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的特征。挖入式港池外航道在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前缘,其沉积具有水下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特征,海底表层沉积物,是长江入海泥沙的扩散沉积区,沉积物多以细颗粒物质为主,一般为黏土质粉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