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拥堵现象引发全球关注
自今年4月初起,上海港出现了严重拥堵,引起了国际港航界、贸易界的高度关注“中国第一大港已凌乱”[1]、“长期超负荷运营,上海港陷持续拥堵”[2]等消息不断爆出,“拥堵已蔓延至临近的青岛、宁波等港口”[3],“中国主要枢纽码头的港口拥挤将蔓延到亚洲各港口”[4],“此次港口拥堵主要影响了亚洲—欧洲、跨太平洋、亚洲—澳大利亚等远洋航线”[5]。
国内外众多知名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4月21日英国路透社撰文《世界上最繁忙的上海港遭遇堵塞》,援引全球船运管理软件方案企业Cargo Smart的分析数据称“仅4月16日~18日期间,相较于上一周,上海港船舶平均延误时间增长42%,达到了53 h。自4月开始,洋山港船舶延误率增长约40%!上海港‘堵船’情况将会长期持续”[6]。
4月26日,中华航运网在《上海港这波大拥堵恐延续至5月中旬引发外媒关注》一文中提到“尽管上港集团已发出通知,将统筹全港作业资源,优化部分航线和航班作业安排……但JOC分析认为,想立马解决当前的局面非常困难”[7]。
5月2日,国际权威媒体《劳氏海运周刊》在《货运量增长是中国港口拥堵主要原因》一文中认为“随着入境贸易快速增长和船舶大型化,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集体需求增长了6%”[8];4月20日,国际集装箱运输和物流信息门户网站JOC在《货代公司发出警告上海港拥堵可能持续数周》一文中也强调:“尽管上海港口通常都有相当多的船只,但近几天货运量急剧上升”;“一家大型亚洲航运公司的专家也表示:洋山的拥挤表明,港口正在挣扎着应对不断增加的、更大型的船舶”[9]。
5月30日,《中国经济周刊》在《上海港“塞港风波”的反思》中提道:“自4月中旬以来,上海港持续拥堵近一个月,眼下情况似乎有所缓解。‘不塞港了,但拥堵继续’”,“上海市航运交易所航运交易公报副主编刘俊分析称:随着上海港卸货量的持续增长,堆场空间不足问题凸显”,“此次上海港堵港,说白了就是上海港对航运格局变化没有做好准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