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主要港口现状与规划
1)泸州港
泸州港地处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干支流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泸州港码头泊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线两岸,另外赤水河、永宁河和沱江也有少量简易码头。2015年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247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2万TEU,同比分别增长3.6%、31.3%,“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2.9%、43.1%。分货类来看,煤炭、矿建材料等是主要货种。
根据《泸州港总体规划》,泸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及西南部分地区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是腹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泸州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经济的重要依托。随着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港口功能的逐步拓展,泸州港将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运输组织、现代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规划泸州港岸线包括长江段王爷庙至九层岩137 km航道两岸岸线;赤水河泸州市境内约63 km航道两岸岸线。规划利用各类岸线总长约44890 m,其中宜港岸线39485 m,城市生活、渔业、保护区等其他岸线共5405 m。宜港岸线中已利用9566 m,规划期内拟新开发利用宜港岸线9419 m,预留宜港岸线20500 m。在规划宜港岸线中,包括长江深水岸线39485 m,具有发展100万TEU以上吞吐能力的岸线4段(龙溪口、反则子、李子坝和旦沟),总长6200 m,可以支撑建设400万TEU的港口规模。
图2 近年来泸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2)重庆港
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2015年重庆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35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01万TEU,同比分别增长7.4%、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0.2%、12.5%。分货类来看,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化工原料及制品、钢铁等是重庆港主要作业货种。
根据《重庆港总体规划》(批复),重庆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是重庆市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重要依托,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
根据《重庆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重庆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02亿t。规划将重庆港划分为主城、万州、涪陵、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丰都、忠县、云阳、巫山、巫溪、彭水、酉阳、开州区、铜梁、潼南、綦江20个港区。
图3 近年来重庆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3)宜昌港
宜昌港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水运中转枢纽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蕴量丰富的客货资源,三峡工程建设开发的重大机遇,确立了宜昌港在长江黄金水道上的枢纽地位,并在保障三峡通航中发挥着特殊的中转作用。2015年宜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19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2.5%、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2.5%、21.1%。分货类来看,煤炭、水泥、化工原料及制品等是主要作业货种。
图4 近年来宜昌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根据《宜昌港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宜昌港功能定位为:宜昌市港口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港,是宜昌市及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是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上旅游客运发展的重要依托。宜昌港规划岸线104.8 km,划分为主城、秭归、兴山、宜都、枝江和长阳6个港区。
4)岳阳港
岳阳港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畔,是湖南省唯一的临江港口,江湖河流水系四通八达,是湖南省水路进出长江的必经之地,是湖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内河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下,岳阳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年岳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144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9.3%、9.1%,“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0.0%、14.9%。分货类来看,矿建材料、煤炭、金属矿石、集装箱等为岳阳港主要作业货种。
图5 近年来岳阳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根据《岳阳港总体规划(2010—2030年)》,岳阳港功能定位为:岳阳港是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长江流域和湖南省重要的外贸口岸,是湖南和岳阳对外开放、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基础,是岳阳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依托。岳阳港划分为岳阳楼、七里山、城陵矶、道仁矶4个重要港区和陆城、君山、湘阴、汨罗、岳阳县、华容、临湘7个一般港区。其中城陵矶港区是岳阳港的核心港区,是以集装箱、件杂货、大宗散货和粮食为主,兼有修造船的大型铁公水联运的综合性港区。预测2020年、2030年岳阳港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5200万t、20010万t。
5)武汉港
武汉港地处长江中游,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黄金水道和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在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带动下,武汉港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建设成为重点,老港区城市化改造与新港区开发同步进行。2015年武汉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455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06万TEU,同比分别增长3.8%、5.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5.0%、10.3%。分货类来看,金属矿石、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钢铁、煤炭等为主要作业货种。
根据《武汉港总体规划(修编)》,武汉港功能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武汉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核心组成部分,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重要依托,是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资源。
图6 近年来武汉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武汉港共规划生产性泊位422个,可形成通过能力2.51亿t。预测2015年、2020年武汉港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05亿t、1.6亿t。
6)黄石港
黄石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黄石市,是长江湖北段东南的门户和水陆交通枢纽。2015年黄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43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48.5%、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7.8%、12.0%。分货类来看,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是黄石港主要作业货种。
根据《黄石港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年黄石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081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4万TEU。
7)九江港
九江港是江西省最大的水运码头港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九江港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昌九一体化和决战工业一万亿的目标,港口吞吐量实现迅猛增长。2015年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425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5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9.7%、13.6%,“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25.9%、15.8%。分货类来看,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集装箱等是九江港的主要作业货种。
图7 近年来黄石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图8 近年来九江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根据《九江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规划九江港港口岸线134.79 km,其中长江岸段84.19 km,鄱阳湖区50.6 km。预测九江港吞吐量总规模在2020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2.68亿t和3.22亿t。规划将九江港划分为长江沿线港区和鄱阳湖区港区两大类,其中,长江沿线港区包括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东港区、湖口港区、彭泽港区五个港区,鄱阳湖区港区包括湖口湖区港区、都昌港区、庐山湖区港区、星子港区、德安港区、共青城港区、永修港区、西海港区、武宁港区九个港区。其中长江沿线港区吞吐量规模在2020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1.73亿t和2.4亿t,以煤炭和金属矿石为主的大宗干散货占主导地位;鄱阳湖港区吞吐量分别为9500万t和8200万t,以砂石等矿建材料居主导的干散货占主导地位。
8)安庆港
安庆港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被誉为“皖西南咽喉”。2015年安庆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002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7.6%、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7.3%、27.2%。分货类来看,水泥、矿建材料、煤炭是安庆港主要作业货种。
根据《安庆港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安庆港划分为7个港区,将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等功能,并逐步拓展现代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其中,中心港区是安庆港主要港区之一,规划形成生产性泊位39个,港口年通过能力2152万t,集装箱年通过能力6.35万TEU。
9)芜湖港
芜湖港地处青弋江、运漕河与长江汇合处,是安徽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芜湖港是长江第一大煤炭能源中转港和安徽省最大的外贸、集装箱主枢纽港。2015年芜湖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009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0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0.7%、25.0%,“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2.7%、29.0%。分货类来看,煤炭、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集装箱是芜湖港的主要作业货种。
图9 近年来安庆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图10 近年来芜湖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根据《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芜湖港发展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皖江港口群的核心;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芜湖市及皖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皖江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将芜湖港长江岸线段划分为9个港区:即北岸的高沟港区、二坝港区、裕溪口港区和南岸的荻港港区、新港港区、三山港区、滨江港区、朱家桥港区、东梁山港区;长江支流部分基本按行政区域划分为5个港区,即无为支流港区、繁昌支流港区、南陵港区、湾沚港区、清水港区。共规划各类生产性泊位315个,港口年通过能力达3.3亿t。
10)马鞍山港
马鞍山港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中部东端,与江苏省交界。马鞍山港是一个以服务于钢铁、电力工业为主,并为马鞍山市及皖东、皖中地区内外物资运输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港口。
伴随着马钢原料厂码头、二电厂码头、金星码头等货主专用码头的相继投产,特别是1999年外贸码头的投产,马鞍山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2000年以来,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迅猛增长,几乎是每两年上一个台阶。2015年马鞍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205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9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3.6%、72.7%,“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3.8%、36.6%。分货类来看,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材、煤炭、水泥、矿建材料、集装箱等是马鞍山港的主要作业货种。
图11 近年来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
根据《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马鞍山港功能定位为:马鞍山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皖江江海直达运输的枢纽港;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马鞍山市及皖东地区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皖江现代物流的重要平台。马鞍山港规划港口岸线总长65786 m,其中长江货运岸线35626 m,规划将长江码头划分为8个港区:北岸的郑蒲港区、乌江港区和南岸的慈湖港区、中心港区、人头矶港区、采石矶港区、太平府港区、江心洲港区;长江支流部分按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港区:当涂港区、博望港区、和县港区、含山港区。根据规划,规划期内共建设173个泊位(含支持保障泊位),其中长江港区共建设94个泊位,新增货物通过能力9360万t、140万TEU;支流港区共建设79个泊位,新增货物通过能力3230万t。
根据规划,上述各港均将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江海联运的港口基础设施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长江沿线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长江水运向内陆纵深腹地进一步拓展,服务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宽;随着长江航道渠化、浚深工作有序推进,长江水运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吸引潜在运输需求向水运转移,内河水运在长江沿线地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长江水运能力和实际运输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