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航道回淤情况(2010—2016年)
北槽12.5 m航道全槽回淤总量和维护疏浚工程量的年际变化如图2所示,统计资料表明近7年来12.5 m航道回淤总量大,年际间存在波动变化。2010—2016年平均回淤总量约7816万m3,2010—2012年航道回淤量有所增长,2012年后航道总体回淤量有所减少。其中,2015—2016年航道回淤总量低于7000万m3,2016年仅为5401万m3,为2010年12.5 m航道开通以来的最低值。7年间,通过科学有效维护,12.5 m航道通航深度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航道安全畅通,达到了交通运输部下达的考核目标。
从空间分布看(图3),2016年全槽航道回淤主要表现为:①南港及圆圆沙段继续维持较低量值,较去年略有降低;②口外段仍保持基本无须人工维护的良好局面,部分单元甚至呈冲刷环境;③北槽中段H~L单元回淤较往年有所改善。
图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和三期工程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2 12.5 m航道全槽回淤总量和维护疏浚工程量的年际变化
图3 历年12.5 m航道全槽回淤量的沿程变化
总的来看,2016年12.5 m航道回淤总量和维护疏浚工程量分别为5401万m3和5821万m3,为12.5 m深水航道2010年开通以来的最低值,北槽中段H~L单元回淤明显降低但依然是全航道的回淤峰值区段。
长江口深水航道与周边水域存在明显的水沙交换(图4为由数模计算得到的大潮余流场图),横沙大道延伸和浅滩成陆工程实施后,周边河势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大且集中,给航道维护疏浚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研究横沙大道延伸和浅滩成陆工程对深水航道的水沙输运产生的影响。长江口深水航道每年的疏浚维护量约7000万m3,已远超出长江口各大抛泥区的允许抛泥总量,2020年横沙八期完工后,深水航道疏浚土将面临何处安置处理问题,研究横沙大道延伸和浅滩成陆工程是否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经济、合理、持久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图4 12.5 m航道周边水域的余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