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
本文基于CJK3D-WEM模型,建立了长江口横沙港区数学模型,研究横沙港区的建港条件,研究认为:
(1)横沙主港区采用人工岛和突堤相结合形式,港区内存在多处回流流态;港区口门区域采用两条挡沙导流堤布置形式,口门区存在明显的回流。
(2)口门外航道区段旋转流特征明显,涨潮最大横流流速和落潮最大横流流速基本接近,除口门内侧受导流堤约束外,总体趋势是越往外侧主流向与航轴线交角越大,外航道横流值也有所增加。
(3)工程实施后港池水域平均回淤强度0.35 m/a;外航道平均回淤强度约0.48 m/a。横沙南港区港池及航道回淤总量约1865万m3/a,横沙北港区港池及航道回淤总量约1644万m3/a。
参考文献
[1]程泽坤,邵荣顺.依托横沙浅滩开发大型深水港区的技术可能性[J].中国工程科学,2013,06:41-47.
[2]曹慧江,王大伟,袁文昊.长江口横沙东滩建港水动力泥沙环境三维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2015(12):74-79.
[3]虞志英,张志林,金鏐,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与入海航道区域海床稳定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5-71.
[4]赵恩宝,王大伟,曹慧江.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影响[J].中国港湾建设,2015,35(9):14-18.
[5]葛建忠,郭文云,丁平兴.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对流场的影响分析Ⅰ:数值模型和验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79-90.
[6]葛建忠,郭文云,丁平兴,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对流场的影响分析Ⅱ:对周边流场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91-105.
[7]葛建忠,金鏐,丁平兴,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方案泥沙回淤估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06-119.
[8]路川藤,罗小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率隐式算法研究及应用[J].海洋通报,2015,34(1):59-64.
[9]高敏,顾峰峰,范期锦.长江口航道治理研究中数、物模技术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1(11):166-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