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上海港发展策略

5.1 上海港发展策略

未来上海港主要的发展方向如下:

(1)通过技术更新、效率提升、布局优化等措施,既有集装箱装卸设施和在建集装箱设施满足4500万~50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需求,基本确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吞吐量能级(表2)。

表2 上海港集装箱港区吞吐量规模分布构想 (万TEU)

(2)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拓展空间应以“挖潜—改造—协调—预留”的逻辑顺序逐步推进。其中挖潜指通过技术更新、增配设备、装卸效率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上海港单位长度岸线的吞吐能力;改造指结合上海产业转型,考虑对利用效率较低的干散货、件杂货码头进行改造,调整功能为集装箱码头;协调指通过市场资本方式,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和联动,重点对已规划预留的大洋山、大衢山、岱山等进行开发,通过江海联运,提升舟山岛屿的集装箱运输功能;预留指远景预留上海市域内(如舟山群岛及横沙岛)建设深水港区的可能性。

(3)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以发展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为主要优化方向,至2040年,水水中转比重应不低于60%,海铁联运比例不低于10%(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