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季的潮周期内航道回淤分布特征计算

6 枯季的潮周期内航道回淤分布特征计算

枯季具有和洪季较为相似的变化特征。基于上述方法和资料,计算得到的枯季潮周期内的航道冲刷、淤积和回淤量如图11~图13所示。

图11 枯季潮周期内的冲刷量分布

图12 枯季潮周期内的淤积量分布

从图可知,枯季潮周期内的航道回淤量主要在中潮和小潮期间形成,大潮期间由于动力相对较强、冲刷量较大,而淤积量较小,两者叠加整体上呈现冲刷状态。

图13 枯季潮周期内的回淤量分布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和结论,选取文献中枯季实测的航道边滩床面的变化及近底层的水文过程如图14所示,其测点TR3的位置如图4中星号标示位置。从图14可知,枯季航道边滩床面随潮动力强弱存在明显的地形冲淤变化,其中大潮时近底层流速较大,床面冲刷较为明显,近底含沙量较高,随着潮动力的减弱,床面逐步淤积,近底含沙量也逐步降低。

上述的观测成果和本次研究的计算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次计算分析的合理性,另外从图14的动态过程来看,小潮期间的航道回淤主要是以中潮转小潮的时间段为主。上述特征也和文献中关于高床面切力引起的泥沙再悬浮和后续低床面切力阶段泥沙沉降导致淤积的论述一致。

图14 TR3站点水深、含沙量、床面波动和动力过程

注:床面变化为探头离河床面的距离,变大表示冲刷,变小表示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