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横沙深水新港的规划选址、功能定位、运量安排(预测)和总平面布置
1.2.6.1 横沙深水新港选址方案
上一轮课题研究提出了在新横沙的南部和北部各布置一个方案的设想,本轮课题在上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横沙的南部和北部各增加一个方案,形成了南北各两个,总共四个方案。研究对形成的四个方案根据选址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北方案中的规划港区以“鱼齿状通道式”挖入式港池形态的布置方案(N1方案)为最佳,因此N1方案为本课题研究采用的选址方案(图32)。
图32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选址方案示意图(N1方案)
1.2.6.2 横沙深水新港的功能定位和运量安排(预测)
横沙深水新港的功能定位、运量安排在上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五大理念和国家及上海市新近颁发的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港口协同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做了较大的调整,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横沙深水新港的功能定位
横沙深水新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上海港口长远发展的新空间,必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江海联运中转基地和上海自贸区的拓展区。横沙深水新港的功能定位如下: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
(2)江海联运的重要换装节点。
(3)能源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基地。
2)横沙深水新港的运量安排(预测)
本轮课题在研究横沙深水新港的运量安排时,充分考虑保护长江口生态环境、上海港口的差异化发展和长江三角洲港口协同发展等因素,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上一轮课题提出的横沙深水新港承担的货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横沙深水新港的货种主要保留集装箱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等,取消煤炭、金属矿石等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货种。2030年、2040年横沙深水新港的具体运量安排见表13。
1.2.6.3 横沙深水新港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横沙深水新港布置在新横沙域内的北部,由挖入式港池和进出港航道等组成。进出港航道又由外航道和进出港池的长江航道组成。横沙深水新港的总体布置方案如图33所示,横沙深水新港规划指标见表14。
表13 2030年、2040年横沙深水新港货物吞吐量预测表
注:1 TEU=10 t。
图33 横沙深水新港总体布置图
表14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指标一览表
(续表)
1)挖入式港池方案
横沙深水新港的规划港区面积为84 km2,其中陆域面积48 km2,水域面积36 km2;采用封闭式挖入式港池方案,具有水域平稳、泥沙回淤量小、年作业天数多的特点,有利于保证港区的安全运行。
挖入式港池的码头平面采用突堤式布置,共可形成岸线41 km、码头泊位90个。根据船型要求将港池分别划分为水深-20 m、-15 m、-10 m的东港池、中港池和西港池三部分;东港池以集装箱为主,共37个泊位;中港池和西港池以石油、LNG等货种为主,共43个泊位,其中石油、LNG泊位10个(图33)。
2)外航道规划方案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的外航道选择在长江口深水外航道的北侧12 km处,以避免对已建成运行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影响,轴线位置为N31°12′42″,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外航道基本平行。横沙深水新港的外航道与港池连接口门处的航段长6 km,走向N123°;连接外海的航段长12.75 km,走向N90°。外航道底宽500 m,底高程-20 m,边坡1∶30~1∶40,总长为18.75 km。设计船型以1.8万TEU集装箱船(船长400 m、船宽60 m、满载吃水16.0 m)为主(图33)。
3)进出港池的长江航道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的进出港池的长江航道长4.8 km,宽500 m,与长江口北港航道相连。航道水深在长江口北港航道尚未规划建设前先满足北港航道通行的要求,北港航道规划建设以后,按北港航道新的标准予以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