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长江口近期主要人类活动
长江口两岸为冲积平原,历史上河道两岸无天然节点控制。近百年来,为防御水害在两岸陆续修筑的海塘工程以及因经济发展需要实施的两岸边滩圈围工程、码头工程等,形成了多处较稳定的岸段,起到了束水导流、稳定河势的作用。特别是1958年徐六泾人工节点的形成对河势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尤其近期(主要指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河口地区的开发强度迅速增大,长江口水域实施了大量涉水工程,河道岸线边界条件的人工控制作用越来越强。如图4所示,已建涉水工程主要包括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中央沙圈围及青草沙水库工程、促淤圈围与吹填工程、港口码头工程、桥梁工程、人工采砂活动等。其中促淤圈围工程包括:徐六泾河段北岸围垦工程、东风西沙圈围工程、常熟边滩圈围、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南汇嘴人工半岛、长兴岛北沿滩涂促淤圈围工程、浦东机场外侧促淤圈围工程。人工采砂包括瑞丰沙采砂及白茆沙采砂等。这些人类活动对河口河势及水沙变化等均产生了明显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1)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位于南港—北槽河段,工程平面位置见。工程分三期实施,采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12.5 m的航道水深目标。一、二期工程(1998—2004年)累计建造了长约48 km的南导堤、49 km的北导堤和总长约30 km的19座丁坝。三期工程以疏浚为主,于2006年开工,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分别实施了YH101减淤工程(延长北侧N1~N6丁坝和南侧S3~S7丁坝,累计加长4621 m)和南导堤加高工程(在S3~S8南坝田间新建一座长约21 km的防沙堤)。此外,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三期工程共累计完成约3.2亿m3的基建性疏浚量。
图4 长江口近期主要涉水工程布置示意图
2)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
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工程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水域。于2007年9月开工,其中新浏河沙护滩工程(长约8610 m)于2008年8月完成(堤顶高程均达到2.0 m,吴淞基面),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长约2390 m)于2009年2月完成。此外,2010年9月起还实施了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三期航道上口至太仓港区)工程,其中新浏河沙护滩南堤向下游延伸2.7 km。
3)中央沙圈围及青草沙水库工程
该工程位于南北港分汊口河段。中央沙圈围工程于2006年11月开工,2007年5月全部完工。青草沙水库于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完成主龙口合龙,2009年7月环库大堤连成一体(总长约48 km)。
4)促淤圈围与吹填工程
南支河段主要有徐六泾河段北岸围垦工程(2007年以后,主要指新通海沙圈围工程)、东风西沙圈围工程(2001—2002年)、常熟边滩圈围(2007—2008年)。
南北港河段以下,主要有:①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始于2000年,其中一、二、三和四期促淤工程基本于2008年完成,五期圈围工程和三期围内吹填工程也分别于2009、2010年开工,目前尚在建设中;②南汇嘴人工半岛;③长兴岛北沿滩涂促淤圈围工程(2007—2008年);④浦东机场外侧促淤圈围工程(2008年至今)。
5)其他主要涉水工程
港口码头工程:①南支南岸沿线有宝钢码头、石洞口电厂码头、美孚码头、远太国际城码头等;②南港南岸主要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外高桥港区1~6期码头、外高桥造船基地码头、外高桥发电厂码头以及打捞局码头等;③南港北岸有中海长兴基地、中船长兴造船基地、振华重工等大型工业基地港口码头、马家港客运码头等。以上码头均采用高桩梁板结构。
桥梁工程,包括苏通长江大桥(2003—2008年)和上海长江大桥(2005—2009年)。
6)人工采砂活动
据有关报道,长江口近期主要采砂区域为南港瑞丰沙和南支白茆沙河段区域。其中南港瑞丰沙采砂主要的时间为2000—2005年,采砂量为5000万~6000万m3。而2003—2006年期间,太仓港二期至六期围滩工程在南支白茆沙河段区域累计采砂约5140万m3。